【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吳大澂】
吳大澂(西元一八三五~一九○二年),江蘇吳縣人,字清卿。
生於清道光十五年,卒於清光緒二十八年。
同治進士,朝考授編修。
詔修頤和園,大澂建言時勢艱難,請停止工作,疏入,不報。
以左宗棠、曾國荃、李鴻章薦,為河北道御史。
光緒六年(一八八○),詔給三品卿銜,隨吉林將軍辦東北防務,始知琿春舊界,多為俄人侵占。
十一年詔赴吉林與俄人勘界,授舊圖畫清圖們江走廊地方歸中國,而圖們江出海航行無阻。
十四年,鄭州河再決,大澂精修底定。
以母喪去職。
十八年授湖南巡撫。
朝鮮事起,大澂主戰,請率師赴敵。
二十一年出關,會諸師收復海城。
日本軍以主力在營口登陸進佔牛莊,襲中國軍後路,回師抵禦皆不利,遂大潰,諸軍盡覆。
大澂素負清望,至此遂為輿論所棄。
詔革職留任,既返湖南,詔開缺,大澂返里。
二十八年卒,年六十八。
中日甲午戰爭,在日本方面早有計畫作現代式的總體戰,當時中國除在軍械方面,勉強曾經準備以外,其軍部組織、訓練參謀、指揮,以及後勤,無一處達到當時世界標準。
其不能戰勝,幾屬定局。
大澂遠在湖南,援遼本不在職守之內,決意請纓,雖其愚不可及,亦自出於忠藎。
一旦敗績,全國棄之,亦失公正。
至於日本軍之得勝,亦由採用敵後登陸戰略,威力強大。
韓戰時,美軍端賴登陸仁川取得勝利。
大澂雖不知兵,但易以他人,亦難免於敗潰。
大澂善寫篆書,精於金石文字。
著有說文古籀補,以金文補說文,為金文要籍,其後說文古籀補補、金文編等書,實皆由大澂啟發,而更加廣博。
至於古玉圖考,與瞿中溶奕載堂古玉圖考各有短長。
但瞿氏書圖未刊行,而大澂書則圖版極精,為古玉研究之要籍。
又齋集古錄、權衡度量考、恆軒金石錄、齋詩文集等皆並行於世。
〈如圖1〉。
(勞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1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