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李白】
李白(西元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唐代人。
其世系、鄉里、生卒時地,眾說紛紜。
據其詩文及唐書等可靠記載,則西漢大將李廣為其遠祖,西涼武昭王(唐高祖追封為興聖皇帝)為九世祖。
隋末李氏一脈因罪徙西域。
武曌長安元年,太白生於焉耆(新疆)。
神龍初,舉家逃歸四川青蓮,太白因號青蓮居士。
太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及長,性倜儻,樂善好施,喜縱橫術,擊劍任俠。
年甫弱冠,持詩文於途中求見益州刺史蘇?
,蘇氏顧謂僚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以學,可與相如比肩。」
越二年,與友吳指南周遊天下,先至襄陽(湖北),再赴洞庭(湖南),後隻身往東南。
年三十五,北至太原,識郭子儀於軍旅,旋至齊魯任城(山東),與孫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會於泰安徂徠山,酣飲竹溪,是為「竹溪六逸」。
圖天寶元年(七四二),太白南遊會稽(浙江),與道士吳筠交友,玄宗召筠入京,筠薦太白於朝,太子賓客祕書監賀知章,見太白文極激賞,曰:「此天上謫仙人也。」
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玄宗召見太白於金鑾殿,論時事。
太白為草「答蕃書」,又獻「宣唐鴻猷」文。
玄宗嘉之,詔賜翰林,專掌密命。
太白居長安,見玄宗苟安宴樂,知國事不可為,逐與賀知章、崔宗之、王璡、蘇晉、張旭、焦遂、李適之等寄情酒色,號稱「酒中八仙」。
太白常沈飲,一日,宮中牡丹盛開,玄宗下令作新詞,時太白方醉中,左右以水沃其面,醒,即命屬辭,太白令高力士脫,貴妃捧硯,頃成「清平調」三首,詞婉意切,玄宗甚喜,然力士恥之,摘其「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句激怒貴妃,自是貴妃進讒,太白終不見用。
後至江州,永王璘辟為府僚佐。
安祿山叛變,永王璘趁機起兵,為肅王所敗,太白受牽連,論罪當誅,郭子儀請解官以贖,遂得免,流放夜郎(貴州),遇赦還,時年五十九。
晚年依同族當塗令李陽冰,居恆鬱鬱,肅宗寶應元年卒,享年六十二。
世或傳聞其因醉泛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
太白一生好遊名山,思想受屈、宋影響至鉅,意志豪邁,情感熱烈,詩才橫溢,無與倫比。
善模擬,作品夥眾,龍顏殊寵,笑傲公卿。
終身服膺謝朓,嘗有「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語。
王元美藝苑藝言云:「五、七言絕,太白神矣,七言歌行聖矣。」
太白絕句為有唐絕唱,毫無束縛,一氣呵成,人謂其「錦心繡口」,雖歷代論者亦間有詆譭,然小疵不足以傷大醇,李陽冰草堂集序云:「太白不讀非聖之書,恥為鄭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
凡所著述,言多諷興。
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
千載獨步,唯公一人。」
洵為的論。
世譽之為「詩仙」,著有李太白集。
(柯淑齡)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8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