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曹丕】
曹丕(西元一八七~二二六年),字子桓,曹操嗣子。
建安十六年(二一一),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二十二年(二一七),立為魏王太子。
二十五年(二二○)元月,曹操死,嗣位為丞相、魏王。
同年十月,纂位自立,建國號魏,改元黃初,是為魏文帝。
曹丕鑑於漢朝的失敗,明令禁止宦官和外戚干政,又採用陳群的建議,創制九品官人之法。
吳、蜀為爭荊州而反目,孫權為結魏為外援,奉章稱藩,接受吳王的封號。
但孫吳破蜀軍後,隨即與魏絕裂,曹丕自許昌南征。
黃初七年病死,在位七年。
臨終遺詔指定曹真、陳群、曹休與司馬懿等四人輔政。
曹丕雅好詩書文籍。
黃初五年,立太學,置博士,制五經課試之法,使諸儒講論大義。
撰集經傳,隨類相從,凡千餘篇,號曰「皇覽」,為我國類書之濫觴。
曹丕本人天資文藻,妙善詩辭,所著有典論、詩賦百篇,尤其以七言詩最見才具。
建安時期,常於西園及東閣議堂,聚集文學之士,當代文人如王粲、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禎等,都被曹丕羅致,做為其幕僚掾屬,並見友善。
形成後人所稱道的「鄴下文風」,出現文學史上空前的盛況;
並且宣稱「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顯著提高了文學的地位。
見附圖1。
(劉顯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3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