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喇叭】
前端開口擴大,作牽牛花狀的銅管樂器,俗稱喇叭。
它必須靠嘴唇的振動發音,而嘴層的振動是藉杯狀的「號嘴」協助而得。
由於產生振動的原體物只是嘴唇一種,因此各種喇叭音色上的差異不顯著,變化也不大;
此外由於受嘴肩壓力的限制,音域也不太大。
音管的粗細、長短,影響音的高低。
音管粗又長,可吹出較低之音;
細又短可吹出較高之音。
但粗細與長短必須配合,不增加長度,只增加音管的直徑,照樣吹不出低音,因此音管長度的發展,勢在必行,但太長不但攜帶不便,若有音孔,手指也按不到。
等到發現音管捲曲,並不影響音高音色時,喇叭的種類才大大的增加,製成近代樂隊所使用的小喇叭、伸縮喇叭、法國號等多種銅管樂器。
早期的喇叭沒有手指按的鍵瓣(或活塞),一隻喇叭只能吹出一組泛音列中的音,音階中的某些音無法吹出。
增加鍵瓣之後才能吹出音階中各個音。
鍵瓣通常有三個,按靠近吹嘴的鍵瓣,可增加全音長度的音管;
按中間的鍵瓣增加半音;
按第三個增加三個半音。
由此改變泛音列,而可吹出音階的各個音。
喇叭的音量強大,音色莊嚴,古時都做為軍隊的號角;
近代在樂團中,則吹奏雄偉肅穆的樂句。
(陳啟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1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