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德文●菲希德】
菲希德(JohannGottliebFichte,西元一七六二~一八一四年),是康德的第一位追隨者,也是超驗觀念論(TranscendentalIdne?
lism)開始人,他題他的著作為知識的理論。
他的知識論是注意到知識自身,有什麼基本條件讓知識成為可能者。
菲希德推翻了康德的純理性與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說。
他認為「我」的觀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我以內,有自由與思想的統一性,菲希德發展他的非經驗或超驗我的主張,是在三個論題上。
第一論題是:我安放我自己,而只有這個安放自己的行為,而成就了這個論題。
菲希德再將這個論題展開,用反論題來補充它:我安於一個非我而與我自己對立,有我(是正題),非我對我來說是反題,菲希德不願意他這個「我」的主張,這個論題的絕對性,無分別性消失,他才主張另有第三個論題的合題,也稱為綜合命題。
這個論題的西文是:Thesis,Antithesis與Synthesis。
合題或綜合命題,菲希德是用下面的說法提出:我在我自己內,對著可分的我,安放一個可分的非我。
菲希德的這三個論題,也是他政治整體的根據,他主張每人皆有一個我,有自由權利,每個皆應彼此尊重。
如果人們不知道彼此尊重,政府應該使人們彼此尊重。
另外,菲希德的告德意志國民書,也即根據這個哲學,最後救了德國。
(趙雅博)〈見圖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61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