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塑性】
材料受外力作用時,將會產生相對應的某種變形。
當外力去除後,如其變形能恢復原狀者稱為彈性,不能恢復者稱為塑性。
具塑性之材料,因能藉外力之作用,而改變形狀,因此為可被塑造的,而稱為有可塑性。
大多數的黏性土壤均具有可塑性。
如陶土、瓷土等可依需要而施加力量,塑造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陶器、瓷器。
此類土壤材料的塑性,隨其含水量而變化。
當含水量低於某一程度時,其塑性將消失。
土壤可塑性發生時的最小含水量,被定義為塑性限度。
對彈性材料言,當外力作用所造成的應力大於其降服應力時,所產生的變形亦無法完全恢復,此時亦稱其進入塑性狀態。
進入塑性狀態之材料,不再遵循虎克定律。
意即其應力與應變間之正比關係不再存在。
(盧文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29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