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輔仁大學】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8 09:32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輔仁大學】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輔仁大學

 

天主教會在中國開辦的大學,在上海有震旦,在天津有津沽等,輔仁則是直屬羅馬教廷,故得稱為天主教大學,或公教大學(CatholicUniversity),先創設於北平,後復校於臺北。

 

一、北平輔仁大學民國初年,中國天主教的丹徒馬相伯、北平英斂之(大公報創辦人),為振興中國教育,介紹世界知識,弘揚天主教教義,上書羅馬教廷,請派高才顯德之士,前來北平創設大學;

 

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擱置。

 

十三年,素仰中國文化的教宗沛猷(庇護或比約)十一世(PiusXI),深信中國必然復興,期為新中國有所貢獻,諭令本篤會美國聖文森會院(St.VincentArchabbey)來華創校,並率先撥助鉅款,以為倡導;

 

該會會士於十四年抵達北平,先成立預科,並沿用英斂之先生於民國二至七年間,為培植天主教青年所設置的輔仁社的名稱,並請英氏為社長。

 

英氏不幸於次年逝世,乃聘陳垣先生繼任。

 

民國十六年,呈請立案,獲准試辦大學本科,先名為北京公教大學(CatholicUniversityofPeking),後改名輔仁大學,西文校名仍舊,臺北輔仁的西文校名則為Fu-JenCatholicUniversity。

 

設有中國文學、歷史學、英國文學、哲學四系。

 

以美籍奧圖爾博士(GeorgeB.O’Toole)為校長,陳垣為副校長,教務長劉半農,訓導長高福德(F.Clougerty)。

 

十八年,依照國民政府頒布的大學法,改文科為文學院,增設理學院和教育學院,改組董事會,聘馬相伯、張繼、胡適、陳垣、沈兼士、傅增湘等為董事,推選張繼為董事長,聘陳垣為第一任校長,沈兼士為文學院院長,阿德瑞恩(DomAdrion)為理學院院長,張懷為教育學院院長,三院共十一個學系;

 

另由教廷代表倡導設美術專修科,後改為學系,偏重發展中國美術和中國宗教美術。

 

民國二十二年,美國經濟不景氣,學校經費難以為繼,教廷於是派德國聖言會會士接辦;

 

該會一本創辦精神,力圖充實擴大,陸續設置文、理兩個研究所,並成立預防斑疹傷寒血清研究所。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北平淪陷,輔仁以國際關係弦歌不輟。

 

三十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輔仁因主持人為德日軸心國的德籍神父,得成為淪陷區內僅存的自由學府;

 

忠貞學人群集輔仁廣開課目,增收學生多至三千餘人,愛國志士,更以輔仁為救國活動中心。

 

三十一年,教授英千里、張懷、董洗凡、葉德祿等多人,以抗日罪名,慘遭酷刑囚禁。

 

三十四年,日本敗降,始獲自由;

 

政府鑒於輔仁對國家民族貢獻,除明令嘉獎外,特承認淪陷期間學生的學籍。

 

三十五年,增設農學院,籌備醫學院。

 

那時,共黨在華北大肆活躍,各校都有罷課、反饑餓、反政府等風潮,獨輔仁不罷課、不反饑餓、不反政府,輔仁又成為滾滾洪水的中流砥柱。

 

三十八年二月,北平淪陷,輔仁立即成為中共逼害的對象,校務長美籍芮歌尼神父(Rev.HaroldRegney,SVD)等被捕,四十年,學校被取締接收,併入北平師範大學。

 

輔仁自建校至被取締,前後二十五年,在學術上的貢獻,自然科學方面化學系是北平首屈一指的,原子能科學家鄧昌黎、馮彥雄等,都是輔仁出身。

 

刊物方面,除出版本校學人的著作外,有輔仁學誌、華裔學誌(MonumentaSerica)等;

 

人文科學方面所聘教授,如詩人郭琴石、目錄學余嘉錫、史學陳垣、經子學孫仁和、中西交通史張星烺、詩文高步瀛、詞曲顧隨、國學劉盼遂、小說史孫楷第、戲劇史趙萬里等,不勝列舉,都是望重海內的飽學之士。

 

二、臺北輔仁大學民國四十五年,輔仁在臺校友會成立,列復校運動為中心工作。

 

當時教育部部長張其昀在大會中致詞說:「以輔仁大學已往對學術文化及民族正氣之貢獻,即令其他院校不得在臺復校,輔仁如有請求,當特准其復校。」

 

四十八年二月。

 

教廷傳信部署理部長雅靜安樞機(G.P.Card.Aganianian)在臺視察,聽取教內外各方意見;

 

返羅馬後,召集聖言會會長、耶穌會會長商量復校事宜,又承美國波士頓主教谷欣樞機(Card.Cushing)認捐開辦費一百萬美金,所以同年六月校董于斌總主教飛羅馬往訪時,當即問及復校的具體步驟;

 

于氏次日作成書面報告,雅樞機閱後十分滿意,便請于氏和有關各方洽商。

 

十月二十三日,教宗若望二十3378&nowpage=1’target=’_self’>三世頒發輔仁在臺復校令,並任命于斌總主教為校長。

 

五十年,報准教育部立案,先成立文學院哲學研究所,在臺北市吉林路復校籌備處招生授課。

 

五十二年二月,購妥臺北縣新莊營盤里土地三十甲,三月興建,參加聯合招生,十月,在新校舍正式上課;

 

有文、理、法三學院十個系組,共收一年級學生五百一十八名。

 

以後逐年擴充,迄今計有大樓二十二棟,設十三個研究所,文、理(現改為理工)、法、商(現改為管理)、外語五個學院,三十三個系組;

 

夜間部十四個系組;

 

另附設神學院和語言中心,現正籌設推廣部於臺北市。

 

民國五十六年七月,董事長田耕莘主教逝世,十二月,董事會敬聘蔣宋美齡夫人為董事,並一致公推為董事長。

 

民國五十八年,于校長榮膺樞機主教,六十七年六月,辭校長職,由臺北總主教羅光繼任。

 

(羅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2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