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臺灣通史】
臺灣通史,連橫著。
連氏少年研讀臺灣地方志書,頗嫌疏謬,或責以缺史德,或指出外交兵禍,相逼而來。
建省之議,百事俱作,氣象一新,均未之見。
尤恨不顧民族大義者。
二十三歲,與梁啟超晉接、頗擬撰臺灣通志,欲尊延平於本紀,稱曰建國,存正朔於滄溟,振天聲放大漢。
三十六歲,逢中華民國創建,作祖國大陸之行,效法司馬遷藉遊歷增廣見聞,印證所學。
入清史館,搜集有關臺灣史料,重訂臺灣通史內容綱目,踵龍門之例而變通之。
四十一歲,稿成。
訪問櫟社諸友意見,而移居臺北,徵時賢之評議,於民國八、九年在臺北出版,分上、中、下三冊,獨立紀改稱過渡紀。
三十四年,商務印書館在重慶重印,過渡紀復為獨立紀。
四十四年八月,教育部中華叢書委員會在臺重版,分上、下兩冊,首附總統褒揚令,書後附連氏家傳。
臺灣通史之記載,起自隋大業元年(西元六○五),迄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三)九月,臺灣淪於日本為止,凡一千二百九十年,全書分三十六卷,八十有八篇。
網羅舊籍,博採遺聞,旁及西書,參以檔案,而追溯於秦漢之際,故曰通史。
略仿龍門之法,曰紀、曰志、曰傳,表則入於諸志之中,計一百零一表,又附圖四十。
紀有四:開闢、建國、經營、獨立是也。
志二十四:疆域、職官、戶役、田賦、度支、典禮、教育、刑法、軍備、外交、撫墾、城池、關征、榷賣、郵傳、糧運、經濟、宗教、風俗、藝文、商務、工藝、農業、虞衡是也。
為傳六十:或人自為傳,或分數人為一傳。
類傳十:臺東拓殖、海寇、循吏、流寇、鄉賢、文苑、孝義、勇士、貨殖、列女是也。
國以民為本,自鄉治以下,尤多民事。
作史之長,詳略尤貴得宜,連氏以「顧臺灣前既無史,後人作者又未可知,故此書寧詳毋略,寧取毋棄」。
又仿太史公論斷,每篇各有引詞或後語,自明本意,表彰先王先民,對抗異族,倡言民族大義。
連氏特重義理之闡揚,行文簡潔雅麗,寓目而採用之資料,甚稱宏博,惟於引文亦僅據原意,而節述之,故全篇行文,一氣呵成。
臺灣通史為日據時期臺灣重要著作,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日人下村宏譽其「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
但不滿獨立紀一名。
章太炎以臺灣通史為民族精神之所附,贊為必傳之作,連氏亦頗以此自許。
張其昀謂臺灣通史一書務在發揚民族精神,分析言之,又包含四點,便是移民精神、革命精神、創業精神和海國精神,綜括起來。
可稱之為臺灣精神,勝於日本陸海空軍。
(曾迺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5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