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暴潮】
天文潮乃為天體引力所生成之潮汐,各地之水位,因時間而定,可以正確預測。
如有海面低氣壓,或颱風通過,水位因氣壓下降而上升,海面同時帶來之強風,而造成海水之流動,遇海岸之阻止,或流動速率之改變,常會產生海水堆積之作用。
此等作用,所造成海岸水位上升至比平常天文潮水位要高之異常水位,稱之暴潮位,此種現象稱暴潮(StormSurge)。
海面上發生低氣壓成颱風,逐漸接近海岸時,海岸水位發生暴潮位,而暴潮位之大小變化有如長週期之波動,低氣壓或颱風接近時發生暴潮,颱風通過後水位降至正常天文潮位以下,然後再漲至天文潮位以上,如此上下波動數次後,完全消失。
暴潮之高度與氣壓、風力有關外,與海岸地形有極大關係,一般而言,海岸地形為海灣、內海、海峽所造成之暴潮位較大,面臨大洋之平直海岸較小。
如暴潮之發生,恰於大潮滿潮期發生,使暴潮位加上大潮滿潮水位後,水位比陸地平面要高,而產生海水倒灌,造成災害。
美國東海岸及墨西哥灣常因颶風而生暴潮,最大記錄達六公尺左右。
日本在西元一九五九年發生於伊勢灣之暴潮高達三.五四公尺,因恰在滿潮時發生,造成的災害甚大,人命損失更以千計,海埔地之堤防亦全毀。
臺灣西海岸亦常有暴潮發生,造成海水倒灌,產生災害的記錄。
(殷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34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