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病症,可發生於任何活動關節,特別是小關節如指關節,或腕關節等。
其症狀為晨起時關節持續半至一小時的僵硬感、肌肉疼痛、倦怠、體重減輕,或輕微的發燒;
多數伴有眼部、動脈、神經的發炎等。
在X光片上清晰可見骨骼或軟骨的變化,若病狀持續,可能破壞關節囊與肌鍵、關節的半脫臼。
此外,瘢痕組織或新生骨骼與關節粘黏,最終造成關節的無法靈活運動,而使鄰近肌肉萎縮。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兩倍。
四分之三的成年患者,血液中存有類風濕性的蛋白質因子。
此種異常現象可見於肝病,或其他慢性炎症患者的血液中,但也見於正常的老年人。
類風濕性因子與紅血球沈降率,可用以量測疾病之嚴重度。
四分之一患者有貧血及皮下尤其是肘部出現無痛的小腫瘤。
至於青少年形的患者會有斑疹、發燒與骨骼的異常生長。
該病時好時壞,十分之一患者在年內痊癒,但也有持續十年而症狀不變者。
持續疼痛,小瘤出現,類風濕性因子存在,或青少年形患者,症狀常將轉劇。
治療原則為休息與止痛。
除非併發血管炎、澱粉樣病變,或錯誤的治療,否則不會危及生命。
(何邦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5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