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器官移植】
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早對更換損壞、病變或受傷的組織與器官感到興趣。
早期的自體移植,僅限於使用患者自身的組織,如植皮術。
直到西元一九五四年,穆瑞換腎手術成功;
隨後一九六七年巴納德成功的換心,為人類器官異體移植開拓一新紀元,移植的重點轉為如何避免排斥作用的發生。
捐贈者的器官經慎重選擇恰當的接受者,使手術後的器官不受排斥,並安全有效的發輝其功能。
人體內有二十一種不同的組織與器官可被移植,大體上分為兩類:一為同種活體器官移植,諸如心、肺、肝、腎、胰臟等器官,移植後在患者體內呈永久性的功能;
另一為相同靜態組織移植,如角膜、骨骼、軟骨、肌腱及大血管等,此類免疫反應極小,自體細胞隨後生長與之結合。
然而,器官移植術進一步的普及應用,仍有許多困難有待克服,如器官保存方法的改進與器官銀行的成立。
移植技術的發展已達驚人的境界,不僅可用於更換損壞的組織與器官,更拓展到開啟疾病機轉的新領域。
移植後的排斥反應,除具保護患者免受感染外,亦增自身對抗癌細胞的能力。
身體對植入器官認同或破壞之能力若喪失,可能導引出致癌的成因;
這將是器官移植對生命科學的最大貢獻。
(何邦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3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