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方劑藥味多寡】
方劑藥味的多寡因時代的變遷及醫者創方而異。
古代的方劑,藥味比較少,如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金匱方,後人稱經方,則多數方用三五味至七八味,超過十味以上者甚少。
然後世方,則藥味比較多,如金元間李東垣方常用十餘味,多者二十餘味。
故與時代的變遵及演進、生活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
如明代繆仲淳著本草經疏日:「上古之人,病生於六淫者多,發於七情者少。
故主治一病只用一藥,今則不然,七情愈厚,五慾益深,精氣既奪,六淫易入。
內外不堅,病狀殊固,宜多合藥的長處,才能助其短處,而能蘇生沉疴,回復重症。」
實際臨床治療,宜以證候的緩、急、專雜為規準。
若欲作急速治療時,藥味宜簡單,以集中藥力攻治。
緩治時藥味比較複雜亦無妨,以週全漸治複雜或慢性的病症。
證候單純者,可用簡單藥味,證候複雜則隨之趨向複雜組合。
故方劑的藥味多少不論,唯求法則要嚴密,將重點置於與病狀密切配合則可也。
如張仲景方藥味雖少,然含治甚多。
但李東垣方藥味雖多,但無一不適切也。
(陳忠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8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