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出典於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及金匱要略方。
其主要證治;
傷寒論曰: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曰:虛勞裏急、悸、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醫宗金鑑曰:治傷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煩,或腹中急痛,而脈陽強濇陰弦者。
小建中湯之藥物及煎服法: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芍藥(六兩)、生薑(三兩)、膠飴(一升)。
以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本方乃原桂枝湯加芍藥、飴糖。
桂枝湯以桂枝為君,取其辛甘發散;
作驅邪為主。
此方以飴糖為君,配以芍藥,酸甘相合,以補中為主,重用芍藥者,且鎮靜之能,止煩悸諸證。
綜論小建中湯旨在傷寒之初,邪尚在表,未及傳裏,悸則陽虛,煩則陰虛。
且經隧血脈,常循行不急,寒氣入陽絡,則陽脈濇,入於陰絡,則陰脈弦,腹中急痛。
榮衛不足則表虛,木入土中則裏急,表虛裏急。
故以此湯主之,名曰小建中,謂小小建立中氣。
以中雖已虛,表尚未合,不宜大補,先調建中州,而不歠稀粥,溫服令汗。
蓋其意重在治其中虛,而不在傷之表,中虛既建,榮衛自和,津液可生,汗出乃解,煩悸可除也。
今臨床用於虛弱體質之改善、虛弱型之腹痛,虛弱者之便祕、小兒夜尿症,脫肛等。
(陳忠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77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