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理氣劑】
凡能運行或調理氣機,解鬱降逆或有氣作用之方劑稱理氣劑。
氣詞在中國醫學文獻裏,有營氣、衛氣、臟腑氣、經絡氣等名詞之分。
要之,均為人體內的正氣,出自中焦,統合於肺,外以衛表,內以固裏,上下出入,以保持人體之健康,若氣之運行失調則生疾病矣。
氣的病,蓋有氣虛與氣實二種。
氣機失調的病症,在臨床常見的有肝鬱結引起的氣滯、胃氣不和引起的氣逆等症。
氣實者,起於寒暖不適、飲食不節、七情抑鬱者。
多現胸膈痞悶、脹痛痞滿、嘔吐噁心、吞酸、氣逆、喘急等症。
故治療氣實之方劑,蓋以行氣、破滯、降氣為主。
通則方法,氣滯者宜行氣;
氣逆者宜降氣。
行氣者,是以調暢氣機,疏肝解鬱為主;
降氣者,是以和胃降逆止嘔為主。
但因病症複雜,虛實並現者,要採補氣、行氣兼施的方法。
使用理氣劑時應辯證虛實者,如應補氣而誤用行氣,則其氣更虛;
當行氣而誤用補氣,則其滯愈增。
此外,理氣藥物冬屬香燥苦溫之品,如遇氣鬱而兼陰液虧損者,應慎用。
見其病情複雜者。
常用補中益氣湯,內有陳皮,既補氣又不使氣滯,又四磨飲用人蔘,是下氣又不損氣。
(陳忠川、邱年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46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