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驃國】
驃國,係今日緬甸在中國唐代時的譯名,西元八三二年為南詔滅亡。
漢籍對此一印度化大國,曾分誌其史略。
如舊唐書驃國傳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新唐書驃國傳記其屬國十八。
西南夷風土記序云:「古剽國,…晉魏間,傳聞永昌西南三千里有剽國,君臣父予長幼有序。」
是即驃國,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也。
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
或即緬人的前身。
明代入緬之道有三,其一即由驃甸。
此一地名殆為驃人的遺跡。
唐貞元十七年(八○一),驃國王雍羌遣弟,獻其國樂至成都。
翌年,始達西安。
所獻十二曲,樂工三十五人,內容多半涉及釋氏經義。
唐樊綽撰蠻書校注之中,驃國條謂:「俗尚廉恥,人性和善少言,重佛法。」
向達註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以代東漢兩次朝貢的撣國一稱。
伯希和於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
當指蒲甘建都以前,以Prome為都城時,統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又按緬使從海道至中國,在宋以前無跡可尋;
然不能謂旅行南海的華人未聞此國也。
白居易曾撰驃國樂一詩,有云:「伏見驃人獻新樂,請書國史傳子宗。」
又代德宗作覆書,讚其國王「得睦鄰之善謀,秉事大之明義」。
(吳景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7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