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蛋白質】
α氮基酸以酸醯胺(AcidAmide)結合,亦即所謂胜類(Peptide)形態互相結合所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稱為蛋白質(Protein)。
卵白、乳汁、血液、羊毛等生物體,構成物質的外觀,雖然非常相異,但其元素組成幾乎相同,即碳百分之五十至五十五,氫百分之六至七,氧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氮百分之十二至十九,硫百分之零至二.五。
對這一群物質依據西元一八三八年瑞典化學家伯吉留士(J.J.Berzelius)的提案,荷蘭化學家莫德耳(G.J.Mulder)於一八三九年稱之為Protein,相當於希臘語的Proteios,英語的Primary,即在生物體內非常重要的物質之意。
蛋白質廣泛地存在於生物細胞內外,不僅是機成組織的要素,而且也有具保護物質作用的硬蛋白質。
其分離、精製通常是在不引起蛋白質變性的條件下,一般於中性附近,低溫下進行。
組織磨碎物,以稀中性鹽溶液抽出,其抽出物以鹽析、溶媒沈澱、透析、等電點沈澱等方法分離畫分之。
其精製即使用電泳法、離子交換層析法、超離心沈澱法等。
另一方面以有機溶媒除去脂質,再以水、稀酸、稀鹼、稀中性鹽溶液處理除去糖類、核酸、可溶性蛋白質後,由其殘留都分,可得不溶性的硬蛋白質。
通常的蛋白質由約二十種L氨基酸,以胜類結合,形成巨大的蛋白質分子,但在蛋白質的多胜類鎖中,氨基酸的結合順序,因各蛋白質而不同。
蛋白質依據成分的不同可分類為單純蛋白質、複合蛋白質、衍生蛋白質。
其中單純蛋白質依其對種種溶媒的溶解度差異,而複合蛋白質,即依其非蛋白質部分分子團的種類,可更詳細分類。
依據生產方式的不同,可大別為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且進一步細分為卵蛋白質、乳蛋白質、血液蛋白質、肌肉蛋白質、種子蛋白質等。
基於其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為酵素蛋白質、激素蛋白質、毒蛋白質等。
基於其分子形狀,可分類為纖維狀蛋白質、球狀蛋白質等。
又依據其電氣化學性質(等電點)的差異,可分類為中性、酸性及鹼性蛋白質。
蛋白質顯示兩性電解質之性質,通常的蛋白質,由於濃厚鹽溶液而沈澱(鹽析),且由有機溶媒而沈澱或凝固,由於熱、酸、鹼等而凝固變性。
蛋白質是構成原生質的主要生體成分,具有種種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含於種子、蛋、乳汁等中的蛋白質,是發生之際成為營養來源的貯藏性蛋白質。
動物的血清蛋白素等,除成為一種營養蛋白質,被組織利用外,並其有血液滲透壓的保持,激素等物質的溶解化,乃至於運動等的功用。
酵素是以蛋白質為主體的生體觸媒。
種種激素,也有多數是具有蛋白質或多胜類的結構。
抗體的本質,也是一種血清蛋白質。
形成毛、甲、爪等的硬蛋白質,是具有生體保護作用的蛋白質。
又有如膠原行使生體構造機能使命的蛋白質。
此外,尚有具毒素作用的蛋白質。
分子量一萬以上的高分子蛋白質,常顯示抗原性而其特異性甚高。
(陳玉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75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