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鵲鵙】
Bar-winged Flycatcher Shrike
【辭書名稱】鳥類
學名:Hemipuspicatus形態:體長13~15公分,雄鳥頭部、後頸至背部及飛羽均為黑色,腹面灰白色,中覆羽及內側飛羽邊緣白色,而使翼上看起來有一塊大白斑。
腰白色,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末端均為白色,且愈靠外側白色區塊愈大,雌鳥大致似雄鳥,但背面為黑褐色,亞成似雌鳥,身上有許多皮黃色的斑紋。
分布: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含印度次大陸、中國西南至東部、東南亞、蘇門達臘及婆羅州。
生態習性:棲息於常綠闊葉及落葉混交林、次生林或是森林邊緣,常小群或和其他種類混群,於喬木中層活動,覓食行為和鶲科鳥類相似,鳴聲急促而尖細。
繁殖期2~3月,巢小而精緻,築於離地3~12公尺高的樹枝上,每窩產2~3顆卵。
本種在東南亞各地大多為普遍留鳥。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