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女科經綸(1)】 [打印本頁]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5:44
標題: 【女科經綸(1)】

女科經綸(1)


書名 女科經綸


作者 蕭壎


朝代 清


分類 婦科


備考 此為女科經綸之備考本


品質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A5%B3%E7%A7%91%E7%B6%93%E7%B6%B8_1/index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2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一節,經論女子月事屬太衝脈盛


素問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而下,故能有子。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2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節,經論女子血海屬於少陰一經

 

靈樞曰:衝脈起於胞中,出於氣街,前行於胸,伏行於背,上出頏顙,滲灌諸陽,下人於足,注諸絡,為十二經脈之海,其出入皆少陰經以行,故為血海。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3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節,經論女子經水溫寒與天地相應


素問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


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


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


邪之式於脈也,寒則血凝泣,天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


〔慎齋按〕已上經論三條,序女子月事,始本太衝脈盛,而衝脈則起胞中,即為血海,此經水之原也。


但經水得寒則凝,得熱則行,嘗與天地寒暑之氣相應,而調經者,可以知所務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33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節,女子月事本血室以時而下論


王太僕曰:衝為血海,諸經朝會,男子則運而行之,女子則停而止之,謂之血室。


經云:「任脈通,衝脈盛。」


男既運行,女既停止。


運行者,無積而不滿,動也。


停止者,有積而能滿,靜也。


不滿者,陽也,氣也。


能滿者,陰也,血也。


故滿者,以時而溢,謂之信男子以氣運,故陽氣應日而一舉:女子以血滿,故陰血應月而一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3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節,女子月經本任衝二脈血海有餘論


馬玄臺曰:任衝二脈,奇經八脈之二也。


經云:「任主胞胎,衝為血海。」


今二脈俱通月事而下。


靈樞云:「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


又云:「衝脈為血之海。」


又云:「血海有餘。」


按血海之海,雖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後而漸滿,如月之盈虧相似,當知血海之有餘,以十二經皆然,非特血海之滿也,故始得以行耳。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4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節,女子月事本任督二脈血海之滿論

 

程扶生曰: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屬陰脈之海。


任者妊也,此人生養之始,故曰任脈。


中極之下,長強之上,此奇經之一脈也。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裏,上至風府,人腦上顛,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


督之言都也,是人陽脈之都綱也,人脈此於水,故云陽之海,此奇經之一脈也。


任脈主任一身之陰血,太衝屬陽明,為血之海,故榖氣盛則血海滿,而月事以時下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4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節,婦人月水本於四經論

 

齊仲甫曰:婦人月水,本於四經,二者衝任,二者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


然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令有子。


小腸經屬腑,主表為陽,少陰經為臟,主裏屬陰,此二經在上為乳汁,在下為月水。


〔慎齋按〕已上四條,序女子月經本於血室。


血室即血海,而其脈則屬於衝任督三脈,心與小腸二經,為月水之原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4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節,女子天癸之至名月信論


陳良甫曰: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女子陰類,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


天員氣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見,以像月盈則虧,不失其期,故名曰月信。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5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節,女子月經非天癸之辨論


馬玄臺曰:經云:「女子二七天癸至。」


天癸者,陰精也,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畜極而生,故謂陰精為天癸。


王冰以月事為天癸者非也。


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稱,今王註以女子之天癸為血,則男子之天癸亦為血耶,男女當交媾之時,各有精,而行經之際,方有其血,未聞交媾時,可以血言也。


至云精閱裹血,血開裹精者,亦非。


靈樞云:「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謂精者是也。


但女子之精,以二七而至,而其月事,亦與此時同其候也。


〔慎齋按〕已上二條,序女子之月水即為天癸,又辨天癸不可以月信名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53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節,男女精血本五味之秀實論

 

褚侍中曰:飲食五味。


養髓骨肌膚毛髮。


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


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


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5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一節,婦人精血屬心脾所統論


薛立齋曰:經云:「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東垣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


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不時,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


大抵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


凡血病當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5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二節,婦人經血生於水榖之精氣論


薛立齋曰:血者水榖之精氣也,和調五臟,酒陳六腑。


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5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三節,婦人月水與乳俱脾胃所生論


程若水曰: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


經脈別論云:「食氣入胃。」


其清純津液之氣,歸於心,人於脈,變赤而為血,血有餘,則注於衝任而為經水。


經水者,陰水也,陰必從陽,故其色赤,稟火之色也。


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陰陽和合而成孕,則其血皆移蔭於胎矣。


胎既產,則胃中清純津液之氣,歸於肺,朝於脈,流入乳房,變自為乳,是稟肺金之色也。


或兒不自晡,則陽明之竅不通,其胃中津液,仍歸於脈,變赤而復為月水矣。


〔慎齋接〕已上四條,序婦人經血,由於飲食五味,水榖之精氣所化。


此調經必先於扶脾保胃為要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6:5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四節,女子經不調由合之非時論


褚侍中曰:女人天癸既至,踰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末踰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


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


合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7:0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五節,經不調由陰陽盛衰所致論

 

王子亨曰: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為不調。


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盛衰所致。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7:0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六節,經候不調有陰陽相勝論


許叔徽曰: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


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辨陰勝陽,陽勝陰,所以服藥少效。


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


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騰,故令乍多而在月前。


當別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乖,以平為期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7:0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七節,經不詷屬風冷乘虛客胞中論

 

陳良甫曰:婦人月水不調,由風冷乘虛,客於胞中,傷衝任之脈,以損手太陽手少陰之經也。


蓋衝任之脈,起於胞中,人將息順理,則血氣調和,六淫不能為害。


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之,脾胃一傷,飲食漸少,榮衛日衰,肌膚黃瘦,皆由衝任勞損。


故凡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證相類。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17:1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八節,月水不調屬風冷之邪搏血論


王子亨曰:婦人月水不調者,由勞傷氣血,致體虛,風冷之氣乘之也。


衝任之脈,皆起於胞內,為經絡之海,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二經為表裏,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若冷熱調和,則衝任氣盛,太陽少陰所生之血,宣流依時而下。


若寒溫乖適,經脈則虛,如有風冷,虛則乘之,邪搏於血,或寒或溫,寒則血結,溫則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為不調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23:4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十九節,月經不調屬憂思鬱怒所致論


方約之曰:婦人以血為海,婦人從於人,凡事不得專行,每多憂思忿怒,鬱氣居多。


書云:「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憂思過度則氣結,氣結則血亦結。


又云:「氣順則血順,氣逆則血逆。」


忿怒過度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氣血結逆於臟腑經絡,而經於是乎不調矣。


〔慎齋按〕已上六條,序婦人經水不調之由也婦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於調經。


經之所以不調者,或本於合非其時,或屬於陰陽相勝,或感於風冷外邪,或傷於憂思鬱怒,皆足以致經侯不調之故,此病機之不可不察者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2 23:4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節,經水不調有先後多少之分

 

戴復庵曰: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


其有或先或後,或多或少,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0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一節,經行先期後期有血熱血虛之分


朱丹溪曰:經水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四物加芩、連,香附。


後期而至者,血虛也,芎、歸、參、朮加二陳。


薛立齋曰:先期而至:有因脾經血燥,宜加味逍遙散。


有因肝經鬱滯,宜歸脾湯。


有因肝經怒火,宜加味小柴胡湯。


有因血分有熱,宜加味四物湯。


有因勞役火動,宜補中湯。


如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宜人參養榮湯。


有因肝經血少,宜六味丸。


蓋血生於脾,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甘苦之劑,以助陽氣而生血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0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二節,月經過期不及期為有火無火論


趙養葵曰:經水如不及期而來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則火自平矣。


如不及期而來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


如半月或十日而來,且綿延不止,此屬氣虛,用補中湯。


如過期而來者,火衰也,本方加艾葉。


如遲而色淡者,本力加桂。


此其大略也。


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有過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於一定,當察脈之遲數,視稟之虛實強弱,但以滋水為主,隨證加減。


凡紫與黑色者,多屬火旺之甚,亦有虛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脈審證。


若淡白,則無火明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0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三節,月經紫黑屬熱非寒論

 

朱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血為之配;


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滯則滯,為氣之配,因氣而行。


見有成塊者,氣之凝也。


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


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


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


色淡者,虛而有水混之也。


紫者,氣之熱也。


黑者,熱甚也。


今人見紫黑成塊作痛,率指為風冷乘之,用溫熱劑,禍不旋踵。


經云:「亢則害,承迺制。」


熱甚必兼水化,故熱則紫,甚則黑也。


且婦人性多念鬱,嗜慾倍加,臟腑厥陽之火,無日不有,非熱而何亍若以風冷,必須外感,即或有之,亦千百而一二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四節,經黑屬風寒外乘當辨脈證

 

葉氏曰:血黑屬熱,丹溪之論善矣,然有風寒外乘者,十中嘗見一二。


蓋寒主收引,小腹必常冷痛,經行時,或手足厥冷,脣青面白,尺遲或微而虛,或大而無力。


熱則尺洪數,或實有力,參之脈證為的。


準繩曰:冷證外邪初感,入經必痛,或不痛者,久則鬱而變熱,且血寒則凝,既行而紫黑,故非寒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五節,經水辨色有氣虛血熱痰多之分

 

朱丹溪曰:經水不調,而水色淡白者,氣虛也,宜參、朮、歸、芍、黃耆、香附之屬。


經水過期,而紫黑成塊者,血熱而實也,必作痛,宜四物加黃連、香附。


經水過多而淡色者,痰多也,二陳加芎、歸。


薛立齋曰:經水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者,宜人參養榮湯。


有因肝經血少者,宜六味丸。


有困氣虛血弱者,宜八珍湯。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六節,經水辨色用藥之法


李氏曰:心主血,故以色紅為正,雖不對期,而色正者易調。


其色紫者,風也,四物加荊、防、白芷。


黑者,熱甚也,四物加芩、連、香。


淡白者,虛也,有挾痰停水以混之,芎歸湯參、耆、白芍、香附。


有痰者,二陳加芎、歸。


如煙塵水,如屋漏水者,二陳加秦艽、防風、蒼朮。


如豆汁者,四物加芩、連。


或帶黃混濁者,溼痰也;成塊作片不變者,氣滯也;


四物加香附、胡索、枳殼、陳皮。


色變紫黑者,血熱也。


〔慎齋按〕已上七條,序經水有先期過期之侯,有屬熱寒之分,有色黑色淡之辦,凡此皆經候不調之所屬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七節,經論月水來腹痛屬子門有寒


甲乙經曰:女子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髖髀,水道主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八節,經行腹痛屬風冷客於胞絡

 

陳良甫曰: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手少陰二經,用溫經湯,加桂枝、桃仁。


若憂思氣鬱而血滯,用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


若血結成塊,用萬病丸。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二十九節,經行腹痛屬寒濕搏於衝任


滑伯仁曰:有經行前臍腹絞痛如刺,寒熱交作,下如黑豆汁,兩足沉澀,餘皆弦急,此由下焦寒濕之邪搏於衝任。


衝為血海,任主胞胎,為婦人之血室,經事來,邪與血爭,故作病痛。


寒濕生濁,下如豆汁。


宜治下焦,以辛散苦溫血藥治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節,經行腹痛屬於血澀

 

王海藏曰: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者,血澀也,宜八物湯,加木香、檳榔、胡索、苦楝。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一節,經行腹痛屬於氣滯

 

朱丹溪曰:經將行腹痛,屬氣之滯,用香附、青皮、桃仁、胡索、黃連。


又用抑氣散,四物加胡索、丹皮、條芩。


經將來,腹中陣痛,乍作乍止者,血熱氣實也,四物加黃連、丹皮。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1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二節,經行腹痛宜調氣


戴元禮曰:經事來而腹痛,不來腹亦痛,皆血之不調故也。


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加香附、吳茱,或和氣飲加吳茱,痛甚者加玄胡索湯。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2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三節,經行體痛屬於血氣不足

 

產寶百問曰: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氣血盛,陰陽和,則形禮通。


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故經侯欲行,而身體先痛也,趁痛散主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2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四節,經水過後腹痛屬於氣血兩虛


朱丹溪曰:經水過後作痛,是氣血俱虛也,宜八珍湯。


亦有虛中有熱,經後亦作痛,宜逍遙散。


亦有經行過後,腹中綿綿走痛者,是血行而氣滯,未盡行也,四物加木香。


準繩曰:經後腹痛為虛明甚,若脈不數,證不顯熱末可斷其為熱也,八珍為宜。


有熱,方以逍遙散主之。


〔慎齋按〕已上八條,序經行腹痛,有寒熱虛實之分也。


主於風冷寒濕者,經文與良甫、伯仁之論是也。


主於血澀氣滯者,海藏、丹溪之論是也。


若經行後腹痛,是有虛無實,有寒無熱矣,而丹溪則又兼熱與氣滯論,病機不可不審。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2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五節,經行潮熱有內傷外感虛實之分


李氏曰:經行潮熱有時,為內傷,屬於虛。


潮熱無時,為外感,屬於實。


虛者大溫經湯,實者四物加柴、芩。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2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六節,經行客熱屬於體虛外熱之加


大全良方曰:經行客熱者,因體虛而將溫過度,外熱加之,非臟腑自生,故云客熱。


其狀上焦胸膈之間虛熱,囗燥心煩,手足壯熱是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2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七節,經行後發熱目暗屬血虛


女科撮要曰:有經後發熱倦怠,爾目如帛蔽,夫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此脾傷而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於目也。


用補中湯、歸脾湯,耑主脾胃而愈。


凡發久者,陽氣亦自病,須調補之。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經行有潮熱、客熱、發熱之證也。


經行潮熱客熱,兼虛實論。


若經後發熱,則是血脈空虛,陰虛不足,為有虛而無實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2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八節,經行泄瀉屬於脾虛多濕

 

汪石山曰:有婦人經行,必先瀉二三日,然後經下,診其脈皆濡弱,此脾虛也。


脾主血,屬濕,經水將動,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後下流為經,脾血既虧,則虛而不能運行其濕。


以參苓白朮散服之月餘,而經行不瀉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3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三十九節,經行白帶屬陽虛陷下

 

繆仲淳曰:有月水過多,白帶時下,日輕夜重,泄瀉無時,亦屬下多亡陰。


宜作血虛論治,服四物益甚,始悟此病正合仲景陽生陰長之法。


夫經水多,白帶時下,又兼泄瀉,皆由陽虛陷下而然,命曰陽脫是也。


日輕夜重,蓋日陽旺,而得健運之職,故血亦無凝滯之患,故日輕;


夜則陰旺,而陽不得其任,失其健運之常,血亦隨滯,故夜重。


以參朮助陽之藥服之。


〔慎齋按〕已上二條,序經行有泄瀉白帶之兼證也。


經行中兼見之證不一:而腹痛、發熱、泄瀉、白帶四證,則常有之。


四證見其一,皆足以致經候不調之病,故以此序于月經不調之後。


但月經不調,而不加意審治,勢必漸至於不月而經閉,有血枯之侯,故即以女子不月經閉血枯諸論集於下。


此序書之原委也,讀者不可不知。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3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節,經論女子月事不來屬於胞脈閉


素問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33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一節,經論女子不月屬二陽之病

 

素問曰:二陽之病,發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奔者,死不治。


〔慎齋按〕已上經論二條,序女子不月,一屬於胞脈之閉,一屬於二陽之病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3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二節,女子不月屬心脾病宜治心火養脾血


張潔吉曰:女子月事不來者,先瀉心火,血自下也。


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故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


太僕註曰:「大腸胃熱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則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則胃不化,味不化則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隱曲,脾土已虧,則風邪勝而氣愈消。」


又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於心,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


先服降心火之劑,後服五補丸、衛生湯,治脾以養其血。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3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三節,女子不月屬腸胃病及於心脾論


王安道曰:二陽,足陽明與手陽明脈也。


腸胃有病,心脾受之,發於心脾,猶言延及心脾也。


雖然,脾胃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


大腸與心,本非合也,以大腸而及心,何哉?


蓋胃為受納之府,大腸為傳化之府,食人於胃,濁氣歸心,飲人於胃,輸精於脾者,以胃之能納,大腸之能化耳。


腸胃既病,則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資,心脾既無所資,則無以運化而生精血,故暢胃有病,心脾受之,則男子為少精,女子為不月。


心脾總男女言之,至隱曲不月,方主女子說。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3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四節,女子不月屬胃病不能運化水榖論

 

馬玄臺曰:二陽者,足陽明胃脈也,為倉廩之官,主納水穀,乃不能納受者,何也?


此病由心脾所發耳,正以女子有不得隱曲之事,鬱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養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運化,而繼則漸不能納受,故胃病發於心脾也。


由是水榖衰少,無以化精微之氣,而血脈遂枯,月事不能時下矣。


王註謂腸胃為病,心脾受之,何以謂心脾受腸冑之病。


又以心血不流,為女子不月,脾味不化,為男子少精,豈女子無關於脾,而男子無關於心乎?


況此節專為女子而發,末論及男子少精之義,學者詳推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3 00:4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五節,女子不月屬胃無生化之原論


張景岳曰:二陽,陽明也,為胃與大腸二經,然大小腸皆屬於胃。


胃與心,子母也;


人之情慾,本以傷心,母傷則害及其子。


胃與脾,表裏也;


人之勞倦,本以傷脾,臟病則連於腑。


故凡內而傷精,外而傷形,皆能病及於胃,此二陽之病所以發於心脾也。


不得隱曲,陽道病也。


夫胃為水榖氣血之海,主化榮衛而潤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然則精血下行,生化之本,惟陽明為最,今化源既病,則陽道外衰,故為不得隱曲,其在女子,當為不月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2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六節,女子不月屬心脾少血論


李太素曰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


二陽,指陽明經胃與大腸也。


此經乃水榖傳化之地,而心與脾實係之,蓋胃之下口,通於小腸上囗,胃不病,而小腸傳化,則心氣流通,而邪不歸心,大腸不病而傳化,則飲食運行而脾不勞力。


今二陽既病,則傳化不行,心脾烏得不病。


故曰病發心脾,則精血不充,蓋精血一物也,主於心而生於脾。


在男子言精不言血,故曰少精,而不得隱曲。


在女子言血不言精,故曰少血而不月。


此心脾受病而然,是月經不調之一端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3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七節,女子不月屬氣鬱不暢論


武叔卿曰:潔古云:「瀉心火,養脾血。」


是從本文之義也,愚謂當從隱曲推解。


人有隱情曲意,難以舒其衷,則氣鬱而不暢,不暢則心氣不開,脾氣不化,水榖日少,不能變化氣血,以入二陽之血海,血海無餘,所以不月也。


傳為風消者,陽明主肌肉,血不足,則肌肉不榮,有不消瘦乎?


風之名,火之化也。


故當根不得隱曲上看,乃有本。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3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八節,女子不月屬心脾胃三經受病論

 

李士材曰:陽明為二陽,胃瘍而心脾受病者,何也?


脾與胃為夫婦,夫傷則妻亦不利,心與胃為子母,子傷則母亦不免。


不得隱曲,陽事病也。胃為水榖氣血之海,化榮衛而潤宗筋。


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棸,太陰陽明之所合。」


痿論曰:「陰陽總宗筋之會,而陽明為之長。」


故胃病則陽事衰也。


女子不月者,心主血,脾統血,胃為血氣之海,三經病而血閉矣。


〔慎齋按〕已上八條,序女子不月證也。


女子不月,自內經論二陽之病發心脾,因集潔古以下諸家之論,以發明其經旨。


大約均主脾胃立論,獨叔卿一條,作氣鬱解,與諸家有異。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3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四十九節,婦人經閉屬虛積冷結氣

 

金匱要略曰: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證,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三十六病,千變萬端。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3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節,婦人經閉屬風冷客於胞門


齊仲甫曰:婦人月事不來,此因風冷客於胞門,或醉以人房,或因風墮墜驚恐,皆令不通。


病源云:「血得溫則宣通,得寒則凝泣。」

 

若月水不來,因冷於胃府,或醉人房,則內氣耗損,勞瘍肝經,或吐衄脫血,使血枯於中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3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一節,婦人月水不通屬津液減耗


王子亨曰:婦人月水不通,病本於胃,胃氣虛,不能消化水榖,使津液不生血氣故也。


醉以人房,則內氣竭絕傷肝,使月坐衣少,所以爾者,肝藏血,勞傷過度,血氣枯竭於內也。


又先吐血及吐血下血,謂之脫血,名曰血枯,亦月水不來,所以爾者,津液減耗故也,但益津液,其經自下。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婦人經閉,屬於積寒風冷,凝泣其血,而月水為之不通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二節,婦人經閉屬火熱有上中下三焦之分

 

李東垣曰:經閉不行有三。


婦人脾胃久虛,形體羸弱,氣血俱衰,以致經水斷絕。


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胞脈閉也,胞脈屬心絡胞中,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不來,宜安心補血瀉火,則經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熱而經不行也〕。


或病中消,胃熱善饑漸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漸瘦,時貝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則經自行〔此中焦胃有熱結而經不行也〕。


或心包絡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閉,小便難,而經水閉絕,此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胞絡中火邪,則經自行〔此下焦胞脈熱結而經不行也〕。


婁全善曰:潔古、東垣,治婦人血枯經閉之法,皆主於補血瀉火。


補血用四物之屬。


瀉火東垣分上中下三焦:如火在上,則得於勞心,治以芩連及三和之類。


火在中,則善食消渴,治以調胃承氣之類。


火在下,則大小便難,治以玉燭之類。


王燭,四物與調胃承氣是也。


三和,四物與涼也。濟陰綱目曰:東垣之論,當有四證,如胃熱、胞絡熱、勞心熱三證,皆有餘,宜瀉火養血是矣。


所言脾胃久虛,致經水斷絕一證,又當補脾胃為主,豈得捨而勿論。


蓋水人於經,其血乃生,榖人於胃,脈道乃行,水去榮散,榖消衛亡,況脾統諸經之血,而以久虛之脾胃,致氣血俱衰者,可不為之補益乎。


即此以分虛實,明是四證無疑,全善乃遺補虛之一證,何也?


〔慎齋按〕經閉主於瀉心火,論本潔古;


而東垣則以熱結分上中下三焦,是月水不下,專以火熱為病,藥用玉燭、三和為例。


夫此力治勞心,心火上行,致胞脈閉塞,月事不來,是實熱也。


若心虛而熱,收於內,與心虛而土衰者,二方又末可妄用也。


大約婦人經閉,由於陰虛火旺,日漸煎熬,津液乾涸,以致血枯經閉,當從趙養葵滋水補肝之法,純用三和、玉燭,殊未盡善。


若東垣三證,首言脾胃久虛一段,已見經水斷流,俱從脾胃受病。


濟陰綱目議全善之失,尤為有見。


〔慎齋按〕已上一條,序婦人經閉,屬火邪熱結,而經不行也。


夫經閉有寒有熱,金匱三條,主於風冷積寒,東垣、潔古,主於火熱實結,是皆指有餘之客邪為病也。


但寒熱二證,宜分內傷外感處治:如心火不下降,而三焦熱結,此是血衰火旺,陰不足以配陽,故心氣不通,熱結三焦而經不下,當益陰滋水以培化源,若用硝、黃、芩、連則失矣。


如積冷血寒,凝結胞門,衝任脈寒,而血泣不下,是風冷客邪,乘虛龑入,宜溫經散寒,以大辛熱之藥導血下行,後用養榮之劑為當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3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三節,婦人經閉屬積痰礙滯


朱丹溪曰:有婦人病瘧,飲食少,經脈不行,診其脈,兩手並無,時寒月,以虛寒治之,四物加附子、吳茱、神麭丸與之。


予思處方殊末當,次早再求診視,見其起居如常,並無倦怠,驚曰:「前藥誤矣。」


經不行者,非無血也,為痰所礙而不行也。


無脈者,非血衰少而脈絕也,積痰生熱,結伏而脈不不貝爾。


當作實熱治之,用三花神佑丸,六脈俱出。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四節,婦人經閉屬痰塞胞門

 

朱丹溪曰:有積痰下流於胞門,閉塞不行,用厚朴二陳湯。


又有痰多佔住血海,因而不下者,痰多血虛,南星、二朮、黃連、川芎末丸。


有肥人脂滿者,導痰湯加川芎、黃連。


不用地黃,泥膈故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五節,婦人經閉屬污血凝滯胞門


婁全善曰:婦人經閉,有污血凝滯胞門,小腹病痛,有熱有寒。


如熱而經閉者,羅謙甫血極膏,一味大黃為末,醋熬成膏,治婦人乾血氣,大便利一二行,經血自下,是婦人之仙藥也。


仲景抵當湯,亦主婦人經血不利。


千金桃仁煎,治血積月水不行。


若寒結污血而不下,雲歧紅花當歸散,治婦人室女經侯不行,或積瘀血,腰腹疼痛。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婦人經閉屬於積痰污血,而致經水之不行,是有餘之實邪為病也,宜導痰逐瘀為主。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六節,女子不月為血滯屬心氣不通

 

內照經曰:女子不月,血滯病也。


原其本,則得之心氣不通,故不治其血而治其心可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七節,月事不來屬胞脈閉心氣不下通

 

朱丹溪曰:經云:「氣上迫肺,則心氣不得下通,而月事不來。」


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4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八節,婦人經閉本執著屬於血虛氣結

 

醫錄補遺曰:婦人血海滿則行,然婦人性情執著,此之男子十倍,雖有虛證宜補,亦當以執著為慮,況月閉一證,大半屬血虛氣結。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5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五十九節,婦人經閉屬於肝勞血傷


駱龍吉曰:經云:「有病胸脅肢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朕臭,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此年少時,因大脫血,或醉而人房,虧損腎肝。」


蓋盰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其經上貫膈,布脅肋。


若脫血失精,肝氣已傷,肝血枯涸不榮,而胸膀滿,妨於食則肝病傳脾,而聞腥燥臭,出情液。


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則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出,皆肝血傷之證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5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節,婦人經閉屬心血虧腎水涸論

 

虞天民曰:婦人百病,皆自心生,如五志之火一起,則心火亦從而燔灼。


經閉不通之證,先因心事不足,心血虧耗,故乏血以歸肝,而出納之用已竭。


經曰:「母能令子虛。」


是以脾不磨而食少,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者,此也。


因食少,故肺氣亦夫所養,而氣滯不行,則無以滋腎陰,況月水全賴腎水施化,腎水既乏,則經水日以乾涸,或先或後,淋漓無時。


苦不早治,漸至閉塞不通,而必為勞極之證,不易治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1:5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一節,婦人經閉屬於心事不足思慮傷脾論

 

徐春甫曰:心屬陽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氣,若月經不通,未必不由心事不足,思慮侮脾。


有所勞倦,榖氣不輸,肺金失養,腎水無滋,經血枯涸,以致三五不調,漸致閉絕,虛損內熱,骨蒸勞瘵之證作,而率難以治。


惟養心則血生,脾健則氣布,二者和則氣暢血行,而調經之要至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33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二節,婦人經閉宜審脾胃論

 

王節齋曰:婦人女子,經脈不行,多有脾胃損傷而致,不可便作經閉死血,輕用通經破血藥。


凡遇此證,須審其脾胃何如,若因飲食勞倦,損失傷脾胃,少食泄瀉疼痛,或因誤服汗下攻剋藥,傷其中氣,以致血少不行,只用健脾胃藥,脾旺則生血,而經自行。


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亦宜消積補脾。若果脾胃無病,有血塊凝滯,方用行血通經之劑。


〔慎齋按〕已上七條,序婦人經閉,屬於內傷不足之病也。


經閉有心氣不通,有血虛氣結,有肝傷腎竭脾傷,皆足致經閉,此為內傷虛證;


而與前條風冷寒凝,火邪熱結,積痰污血為病者,有餘不足,各自不同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3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三節,婦人經閉有血滯血枯之分


李氏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嘗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經行與產後一般。


苦其時有飲血一點末淨,或被風寒溼熱暑邪,或內傷生冷,七情鬱結,為痰為瘀,凝積於中,口血滯。


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則邪氣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3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四節,婦人經閉血滯血枯有諸變證

 

陳良甫曰: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逆於上,則從囗鼻出,逆於身,則血水相搏,變為水腫。


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協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


怒極瘍肝,則有眩暈、嘔血、瘰歷、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遂成竅血生瘡,淋漓不斷。


濕熱相搏,為崩帶。


血結於內,變癥瘕。


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血枯而已,重則經閉不通,輕則經水不調,不止虛與熱二者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3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五節,經閉血滯血枯有虛熱痰氣之四證

 

葉以潛曰:血滯血枯,不越虛熱痰氣四證而已。


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故:滯者不宜過於宣通,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血流通。


血枯亦不可峻行補益,恐本主無力,而辛熱之劑,反燥精血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3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六節,經閉血枯與血隔之證不同

 

張景岳曰:肝病血傷證,與血隔相似,皆經閉不通之候,然枯之與隔,有如冰炭。


枯者,竭也,血虛極矣。


隔者,隔阻也,血本不虛,而或氣或寒或積,有所逆也。


隔者,病發於暫,其證或痛或實,通之則行而愈。


若枯者,其來也漸,衝任內竭,其證無形,失血既枯矣,宜補養陰氣,使血自充,如用桃、紅、硝、黃、稜、蓬,反加剋伐,則枯者愈枯,斃可立俟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4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七節,經閉血滯宜破血枯宜補論


陳良甫曰: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毒熱,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


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自宜溫和滋補。


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


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


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


調和飲食,自然血氣流通。


茍不務充養氣血,惟以毒藥攻之,是求千金於乞丐,必死而後已也。


〔慎齋按〕已上五條,序婦人經閉,有血滯、血枯二證之辨也。


血滯為有餘,有餘者宜瀉,即前條金匱以下,所論風冷火熱,積痰污血,所感而成也。


血枯者為不足,不足者宜補,即前條內照以下,所論心氣不足,血虛肝傷,脾衰腎涸,以漸而致也。


滯與枯之因,不外此數端,而調經者,可以類通之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八節,室女經來復斷為避年

 

王叔和曰:有婦人將一女子年十五來診,言十四時,經水自下,今經反斷,何也?


師曰:「若是夫人親女,必夫人年十四時,亦以經水下,所以斷,此為避年,後當自下。此真氣猶怯,稟賦素弱而然也,宜固天元真氣,使水升火降,則五臟自和,而經脈自通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3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六十九節,室女月水不通屬任脈為風寒所搏


聖濟總錄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


若稟受不足,或任脈為風寒所搏,致令風氣凝結,不能應時而下,經久不治,則致勞疾。


不可行破血猛性之藥,宜通心氣,行榮衛,滑經絡。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節,室女經脈斷績為血脈未充


戴復庵曰:有少女,經脈已行一二次,復至一二年,又不行,或有四季一行,或有三五復至。


此本血脈柔弱末充,故經脈斷續,宜順氣養血,氣血旺自通,勿攻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一節,室女經閉成勞屬於積想過度

 

寇宗奭曰:人生以氣血為本,人病未有不先傷氣血者,若室女童男積想過度,多致勞損,男子則神色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


蓋憂愁思慮,則心傷而血竭,且心病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


脾虛則金虧,故發嗽;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乾痿,故多怒。


不可用青蒿、蝱蟲等涼血行血,宜柏子仁丸、澤蘭湯,益陰血以制虛火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二節,室女經閉成勞屬於飲食不節

 

產寶曰:經脈不通日久,此非細事,實為重病。


若是室女,初因黃食酸以之物,送致血脈乾涸,變成勞疾。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三節,室女經閉為死候

 

危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竭。


行早,性機巧。


行遲,性魯鈍。


通行則陰陽和合,始能有子。


若年十四,至二十歲不行,命如風燭,朝不保暮,有病發則死,間有不死,自無一二,亦一生多病。


然有四李行,有一年一次者,或一生不循經度而行者,晚年有癖疾,則難治。


〔慎齋按〕已上六條,是序室女經閉之證也。


室女經閉,與婦人經閉不同。


室女經閉,非先天元氣弱,血氣未充,即是欲男子不得,所願不遂,思慮傷心,鬱抑傷肝,以致月水閉而成病。


故凡寡婦師尼,犯經閉者,當與此同法,惜前人未之論及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3:5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四節,婦人天癸過期不止屬血有餘


許叔微曰:婦人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月四月不至,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經云:「七損八益。」


謂女子七數盡,而經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服當歸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0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五節,婦人經水當止不止屬邪氣攻衝

 

產寶百問曰:男子生於寅,實屬木,陽中有陰,故男子得八數。


女子生於申,申屬金,陰中有陽,故女子得七數。


男以氣為主,八八則卦數已盡,盡則陽精痿。


女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衝任虛衰,天癸絕,而地道不通,而無子。


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衰微之際,又為邪氣攻衝,則當止不止而復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六節,婦人年過期經行屬敗血


李時珍曰:婦人年過五十,而經行不止者,作敗血論。


又婦人四十九後,天癸當止不止,每月卻行,或過多,用條芩二兩,醋浸七日,炙乾,又浸七次,為末,醋丸,空心溫酒下,名芩心丸。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婦人天癸過期,而有經行之病也。


一主於有餘,一主於邪傷,一主於敗血,敗血即屬崩漏,當以人之稟賦強弱參之。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七節,婦人月水不斷屬衝任氣虛


聖濟總錄曰:女人以衝任二經,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楊之經,與手少陰心經,此二經相為表裏,主下為月水。


若勞傷經脈,則衝任氣虛,衝任既虛,則不能制其氣血,故令月事來而不斷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八節,婦人月水不斷屬外邪客於胞內


陳良甫曰:滯於血海故也。


若氣虛不能攝血,但養元氣,病邪自愈,攻其邪則元氣反傷矣。


〔慎齋按〕已上二倏,序婦人月水宜止而不止也。


婦人經行,每月一至,如潮之來,故日月信。


若每月既至,或三日,或四五日,即應止,而復淋漓不斷,非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為內侮不足,即勞傷氣血,外邪客胞而外感有餘,有餘不足,當參以人之強弱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七十九節,婦人經水清血為居經


王叔和曰:婦人年五十所,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


師曰:「此婦人前絕生,經水不止,今反清血,此為居經,不須治,當自止,經水下常五日者,五日愈。」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節,婦人經水三月一來名居經


王叔和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否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師曰:「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語言謬誤。


趺陽脈浮而濇,濇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氣澀,則失液。


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濇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一節,婦人月水行期有不一候


李時珍曰: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


經者常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術家謂之紅鉛,謬名也。


女人之經,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後,或通或塞,其病也。


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謂倒經逆行。


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居經。


有一年一行,是謂避年。


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


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胎盛,俗名垢胎。


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隕者,是謂漏胎。


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亦異常矣。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婦人經行不一也。


婦人經水,一月一行,其常也。


而外則有居經、有避年、有倒經、有暗經、有垢胎、有漏胎之證,凡此皆經展不調之故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二節,婦人月水不通有因諸證所致


聖濟總錄曰:婦人月水不通,所致不一,有氣不化,血微不通;


有先期太過,後期不通:有大病後熱燥不通,有凝寒結滯不通,有積聚氣結不通,有心氣抑滯不通。


凡此所受不同,治之亦異,女人假血為本,以氣為用,血氣稽留,則澀而不行,其為病或寒或熱,或臍腹堅痛,或肌肉消瘦,久不治,則為勞瘵之證。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三節,婦人月水不調成病


產寶方曰: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


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調護之。


然婦人以血為本,氣血宣行,其神自清,所謂血室不蓄,則氣血凝結,而木火相刑,月水如期,謂之月信。


其血不來,則因風熱傷於經血,故血不通。


或外感風寒,內受邪熱;


脾胃虛弱,不能飲食,食既不充,營衛抑遏,肌膚黃燥,面無光澤,時發寒熱,腹脹作痛,難於子息,子藏冷熱,久而勞損,必挾帶下,便多淋瀝,忽致崩漏。


經云:「腹中如塊,忽聚忽散,其病為癥,血涸不流,而摶腹脹,時作寒熱,此乃成瘕。」


或先後期雖通,而或多或少,究病之原,蓋本於此。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四節,婦人月經不行成諸病

 

葉以潛曰:婦人經病,內因憂思念怒,鬱結不行,外因飲冷形寒,惡露凝滯,此不調不通,作痛發熱所由也。治者調其氣而破其血,開其鬱而補其虛,涼血情熱。


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


熱則流通,寒則堅凝,須以熱藥為佐,肉桂是也。


又有月經不行,四肢發腫者,屬瘀血滲入脾經也,宜辛溫以導之。


又有月經上行囗鼻者,是火載血上,氣之亂也,四物加梔子、黃連、丹皮、犀角。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婦人經不行致病也。


婦人有因病而致經不調者,有因經不調而致諸病者,皆宜分別詳審處治。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3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五節,婦人經來行房成癲疾


王叔和曰: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鬱冒,一日二十餘發,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


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舍於榮衛。

疾起年少時,經水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虛,百脈皆張,中極感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舍榮衛,冷積於丹田,發動上衝,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狀如厥,氣衝髀裏熱,粗醫名為癲,灸之因大劇。」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40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六節,婦人月水行房病伏梁


陳藏器曰:一犯月水行房,精血相射,人於任脈,留於胞中,以致小腹結病,病如伏梁,水溺頻澀,是名積精。


婦人閨房有三禁,此其一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4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七節,婦人經來交合成經漏

 

原病集曰:有婦人月經來時,交合陰陽,致傷血絡,多成經漏淋漓,俗云血沙淋是也。


治當調和血氣,使臟腑和平,經自止矣。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婦人經行而交合,致有癲冒、伏梁、經漏之三證也。


凡婦人經行,血海淨盡而交合,則精凝血聚,可以成胎。若經適來而不禁房室,則敗血不出,積精相射,致有諸證。


此人之最易犯者,醫者審察病機,不可不曉。


〔慎齋按〕已上自褚侍中合之非時一論至此,其條序分十七段,皆屬經侯不調之故,以下始序治調經之大法。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45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八節,調經莫先於去病論

 

李氏曰:婦人月水循環,纖疴不作而有子。


若兼潮熱腹痛,重則咳嗽汗嘔,或瀉。


有潮汗,則血愈消耗。


有汗咳嘔,則氣從上行。


瀉則津偏於後,痛則積結於中。


是以必先去病,而後可以滋血調經就中潮熱疼痛,尤為婦人常病。


蓋血滯積入骨髓,便為骨蒸。


血滯積瘀,與日生新血相搏,則為疼痛。


血枯不能滋養百骸,則蒸熱於內。


血枯,胞絡火盛,或挾痰氣食積,寒冷則為疼痛。


凡此諸病,皆阻經侯不調,必先去其病,而後可以調經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46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八十九節,經候不調不通有分因詳證治病之法論


方氏曰:婦人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月侯不通者,然不調不通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分而為四也。


細詳之:不調中,有趲前者,有退後者。


趲前為熱,退後為虛。


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滯者。


血滯宜破,血枯宜補也。


疼痛中,有常時作痛者,有經前經後作痛者。


常時與經前為血積,經後為血虛也。


發熱中,有常時發熱者,有經行發熱者。


常時為血虛有積,經行為血虛而有熱也。


是四者之中,又分為八矣。


人之氣血周流,忽有憂思念怒,則鬱結不行。


經前產後,忽遇飲冷形寒,則惡露不盡。


此經候不調不通,作痛發熱所由作也。


大抵氣行血行,氣止血止。


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


熱則流通,寒則凝塞,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肉桂之類是也。


〔慎齋按〕婦人有先病而後致經不調者,有因經不調而後生諸病者。


如先因病而後經不謫,當先治病,病去則經自調。


若因經不調而後生病,當先調經,經調則病自除。


李氏一論,可謂調經之要,然偏而不全,予故補其未盡之旨;


若方氏分因詳證,誠得統論調經大法。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節,調經先以順氣為主論

 

濟生方曰:經云:「百病皆生於氣。」


有七氣,有九氣,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也;


益之以寒熱,為九氣氣之為病,男子婦人皆有之,惟婦人之氣為尤甚,蓋人身血隨氣行,氣一滯,則血氣為氣併,或月事不調,心腹作痛;


或月事將行,預先作痛;


或月事已行,淋瀝不斷;


或作寒熱,或為癥瘕,或疼痛連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不治,轉為勞瘵者多,是皆氣之為病也。


故調經養血,莫先以順氣為主。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一節,調經養血莫先於調氣論

 

汪石山曰:婦人屬陰,以血為本,但人肖天地,陰常不足,婦人加乳哺月經之耗,是以婦人血病者多。


夫月經者,津液血脈所成,苟榮衛和,經候自然應期,如月之盈虧,不失常度,故曰月經。


苟氣血一忤,則或先或後,多寡不勻,或閉絕不行而百病生,心須分因而治。


如真水虧敗,陽火內熾,血海枯竭,經絕不通者,宜補癢陰血,則經自行。


如寒客胞門,子戶凝泣,血不通,為癥瘕之侯者,宜散寒逐瘀,則經自行。


但血乃氣之配,其升降寒熱虛實,一從乎氣,是以氣熱則血熱而色紫,氣寒則血寒而色凝,氣升則血逆而上出,氣陷則血隨而下崩,此調經莫先於薑血,癢血莫先於謂氣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二節,調經以開鬱行氣為主論


方約之曰:婦人以血用事,氣行則無病,故古人治婦人病,多用香附、砂仁、木香、青皮、枳殼者,行氣故也。


凡婦人病,多是氣血鬱結,故治以開鬱行氣為主,鬱開氣行,而月候自調,諸病自瘥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4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三節,調經不可專耗其氣論


葉以潛曰:女子經候不調,多主耗氣益血之說,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


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而致經不調者,方可單用香附丸、抑氣散,加木香、檳榔,以閉鬱行氣。


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長,氣衰則血亦弱,豈可專耗其氣。


但其間有夫婦不和,婢妾志不得升,常有鬱氣,而致經水不調,又當審順逆以治之而已。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7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四節,調經不可耗氣宜養心實脾論


羅周彥曰:婦人得陰柔之體,以血為本,陰血如水之行地,陽氣若風之旋天,故風行則水動,陽暢則血調,此自然之理也。


考古力耗氣以調其經,夫太衝者氣也,任脈者血也,氣升則升,氣降則降,血隨氣行,若獨耗其氣,血無所施,正氣既虛,邪氣必勝,而百病生焉,經安得調乎。


況心生血,脾統之,胃為衛之元,養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氣勝則血行,安可獨耗其氣,此調經之至要也。


行經之時,當戒暴怒,怒則損其衝任。


遠房室,多慾則傷其血海。


一有抑鬱,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膝,遇新血相搏,則疼痛不已,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人於血室,則寒熱不定,皆四氣七情之所致也。


〔慎齋按〕已上五條,序調經之法,莫先於順氣開鬱,而順氣開鬱,則又戒不可耑耗其氣,當以實脾養心,為調經之要法也。


經云:「百病皆生於氣,而於婦人為尤甚。」


婦人之病,先於經候不調,但婦人以血用事,經水雖屬血病,若竟從血分求療,末得病機之要者也,若從氣分求責,而調經知所本矣。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8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五節,調經不可誤藥當養氣益血論


初虞世曰: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其來不可過與不及,多與少,反比皆謂之病,不行尤甚,百疾生焉。


血既不能滋養百體,則髮落面黃身羸,血虛則發熱,而水不足,則燥氣燔,燥氣燔,則金受邪,金受邪,則肺氣嗽,嗽則咳血吐血之病成矣。


醫見經不行,用虻蟲、水蛭行血藥,見熱則用除熱諸寒藥,經水枯竭,無以滋養,其能行乎?


但服養氣益血諸藥,天癸自行也。


又有一種婦人盛實,月經瘀閉,利之則行,自有證候。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4:59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六節,調經以滋水為主不須補血論


趙養癸曰:或問:論調經以滋水為主,不須補血,何也?


曰:經云:「女子二七而腎氣盛,齒更髮長,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天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


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盈,盈則賅,女人經水,一月以時而下,能有子,不以時下,或過期,或不及,皆為病,病則不能有子,所以必須調經,調經必須滋水為主。


又問曰:同一紅色,非血而何?


曰:女人系胞之所,而養經之處,養之一月而行,行則虛矣,以時交感,以虛而受。


人若有孕,此水即以養胎,不月矣。


一生子,此水即化為乳而不月,乳之色自也。


何謂血乎?


至四十九而天癸絕,其所絕者,天癸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貝其虧,故不須四物湯補血,必以六味丸滋水,滋水必兼補血,補血兼不得滋水,何也?


蓋血乃後天飲食入胃,游溢精氣而成,以為流行之用,若經水乃衝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經八脈,俱屬腎經無形之脈,其衝任者,奇經之二,其脈起胞中,為經脈之海,與手太陽手少陰為表裏,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女人獨稟此水,以為生生之原,與男子二八之精同氣,從天一之源而來,精則一月而滿,滿則溢,似血而實非血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5:0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七節,調經滋水必兼養火論

 

趙養葵曰:衝任起於胞中,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其間又恃一點命門之火,為之主宰。


火旺則紅,火衰則淡,火太旺則紫,火太衰則白。


所以滋水更當養火,甚有乾涸不通者,雖曰火盛之極,亦不宜以苦寒之藥降火,只宜大補其水,從天一之源以養之使滿,滿則溢,萬無有毒藥可通之理,此調經之法類如此。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調經莫如養血,而養血莫如滋水養火。


此趙氏邯鄲遺稿,獨發前人所末發也。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5:02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九十八節,調經以大補脾冑為主論


陳良甫曰:婦人以血為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榮衛不足,月經不行,寒熱腹痛,或崩帶證,皆脾胃不足所生病。


故婦人月水不通,或因勞役過度,或因失血,傷損肝脾,但滋化源,其經自通。


若小便不利,苦頭眩,腰背痛,足寒時痛,久久血結於內,變為癥瘕。


若血水相併,脾胃虛弱,壅滯不通,變為水腫。


若脾氣衰弱,不能制水,水漬肌肉,變為腫滿。


當益其津液,大補脾胃為主。


作者: 方格    時間: 2012-12-14 15:11

女科經綸(1)●第一章,月經門●第一00節,調經宜補養脾胃為先論


何松菴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女以坤道用事,故治婦人,以陰血為主。


女子二七,天癸至,陰氣盛,盛則溢洩,此自然之理也。


若稟性旺,則不及二七而至,弱則踰二七而至。


凡治此證,當察脾胃何如,女子月事不調,因脾胃傷損,不能生血所致,須以補養脾胃為先,脾旺則能統血,而經自行。


切不可遽用攻剋之劑,傷其中氣,則愈不調矣。


〔慎齋按〕已上三條,序調經以補養脾胃為大法也。


趙養葵二條,調經主於滋水,是補先天真一之源也。


陳良甫以下三條,調經主於補土,是培後天元氣之本也。


固腎扶脾,此為調經要道,學者審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