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秦琴】
秦代的老百姓在長城之役時,看到西域流行的一種樂器,圓形的共嗚箱,張以獸皮,有一細長的柄及數條絃。
於是就加以模仿,在平面鼓上插以棒,像?
形般,張絃用之,稱為絃鼓。
因為流行於秦末漢初,所以就稱為秦漢子,今名秦琴。
設三絃而柄上有品位,以堅木為體,雙面作六辮梅花形(或圓形),蒙以桐木或蟒皮,定紋為ADA。
文獻通考稱之為秦漢琵琶,是因為當時的奏法類似琵琶,實非現在之琵琶;
唐代時蜀人蒯朗從古墓中得以樂器,見與晉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奏之樂器同,遂呼之為阮咸。
(鄭德淵)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22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