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陳元光】
陳元光(西元六五七~七一一年),字廷炬,號龍湖。
唐光州(河南)固始人,幼隨父入閩,定居雲霄。
唐高宗顯慶二年生,卒於睿宗景雲二年,享年五十有五。
父政,官至嶺南行軍總管,世稱歸德將軍。
元光幼知禮,長好學,博覽群書,精通經史,尤喜黃石公素書與太公望六韜,著有兵法與射法。
年十三鄉薦第一,唐高宗總章二年(六六九),隨父領兵入閩,比參戎事。
儀鳳二年(六七七)喪父,弱冠代父職領導兵眾,時賊寇猖獗,廣東崖山之賊寇陳謙,勾結福建娘子洞賊寇苗自成、雷萬興等,聚眾劫舍,陷潮陽,元光率輕騎,星夜馳援,平定亂事。
永隆二年(六八一),盜賊進攻南海邊邑循州,司馬高檄元光倚沿山崖小徑,兼程襲擊賊寇陣地堡壘,蕩平嶺南匪氛。
率部伍歸返漳浦,以功,晉封為正議大夫嶺南行軍總管。
嗣聖三年(六八八),元光上疏曰:「周官所定之七閩,今宜擴為八閩,請於泉潮之間,新建一州,以控制嶺南,而平治強梁。
委任刺史主管州務。」
廷議以元光父子久牧斯土,民畏悅其威德,命其兼管,皇上遂賜為官之信符,並建郡邑於綏安,元光進封為中郎將右鷹揚衛率府懷化大將軍,仍世襲刺史之職,自別駕以下,得自徵辟設置。
元光率眾,開關荒地,建設村莊,招致四處人民,經營農業,相互貿易,頌聲載道。
又奏請在四境之地,設立專事討伐賊寇之行臺,巡邏視察烽火,監臨邊界,以禁盜賊之突起。
此距泉州之興化,南踰潮州之惠來,西抵汀洲及灨州,東接諸島嶼,方圓數千里,無干戈之擾攘,無賊寇之暴行。
元光宣猷布化,綱紀四方,興利除弊,物阜民康,敬業樂群,遠近稱號漳州為樂土。
景雲二年十一月,雷萬興、苗自成之子於潮州糾結殘餘匪黨,傾巢來犯,近逼岳山。
元光率輕裝騎兵,疾先抵禦,援兵遲遲未到,經久苦戰,被賊酋藍奉高殺傷而亡。
百姓喪服沿途祭拜,暫葬於綏安之大崎原,朝廷詔贈豹韜衛鎮大將軍。
開元四年(七一六),遷州治李川(漳浦縣治),下詔為元光立廟,賜樂器、祭器,並建盛德世紀牌樓。
貞元二年(七八六),復遷州治於龍溪,諭告主管官吏,改葬元光於州北九龍里松洲保之高坡山。
明初,封為昭烈侯。
元光戰歿,令其子奪情襲封視事,於開元三年(七一五)率領武勇夜襲賊寇巢峒,斬藍奉高,安靖地方。
嗣後朝廷分授其長孫酆為朝散大夫中郎將守漳州,其次孫謨以平粵寇有功,授中郎將兼漳州刺史。
忠勇相傳,世代功業。
高宗時漳州未闢,陳歸德建築城堡,設置村莊,開創文物典章制度;
元光繼承擴大疆土,設置州郡,禮樂德澤被於海邦。
睿宗令賜諡立廟,春秋祀饗不絕。
福建省雲霄、漳浦、南靖、南安、安溪、龍溪、龍巖、海澄、長泰、仙遊等縣市,皆有廟宇。
台灣亦尊其為開漳聖王,漳州人開墾之區,遍建寺廟,頂禮膜拜,有臺北市碧山廟、惠濟宮,臺北縣太平宮、惠濟宮、保民官、忠福宮、廣安宮、昭惠廟、威惠廟,宜蘭縣靈惠廟、永鎮廟(黎明里)、三清宮、聖王公祠、慶安宮,開元寺、威惠廟、保安宮、集惠廟、漳福廟、永興廟、慶安寺、鎮安宮、振安宮、鎮安廟(壯六村)、永鎮廟(永鎮村)、永惠廟、鎮安廟(新社村)、昭靈宮、開安宮、靈惠廟,桃園縣景福廟、復興宮、福安宮、福仁宮、瑞元宮、仁和宮、五福宮、福隆宮、建安宮,臺中縣建興宮,南投縣聖王廟,嘉義縣開漳聖王廟、樹德宮,臺南縣聖王廟,高雄縣聖王廟,基隆市奠濟宮、壇,臺中市啟興宮、聖王廟等六十多所。
(曾迺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12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