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牛尾魚(鋸齒鱗鯒)】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Onigociaspinosa(TemmincketSchlegel,1844)形態:頭部寬扁,背面棘密且大,頭側有一縱走鱗,前鰓蓋骨上有3枚棘,下部邊緣有一強韌之骨質棘,鰓蓋骨2棘,無間鰓蓋膜。
眼大,兩眼間隔近,眶下骨有鋸齒並有一深缺刻,虹膜分2葉,邊緣觸手狀,眼睛上方及鼻部有一短小皮瓣。
體被櫛鱗,固著不易脫落,側線鱗前半部有小棘刺。
鱗片在牛尾魚類中屬於較大型。
體為淡棕色,體側有4~5塊大型深褐色花紋,胸鰭前緣及腹鰭中段有黑色斑紋,各鰭均散有褐色小點,體長最大不超過10公分,屬於小型牛尾魚類。
分布: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
生態習性:生活於大陸棚之淺海區,棲地為泥砂底質的海域,底棲肉食性魚類,通常隱於沙中,掠食過往小型魚類及甲殼類。
利用:數量少,罕見,偶被底拖網漁船捕獲,無經濟價值。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