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狗公(長鰭新平鮋)】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Neosebastesentaxis(JordanetStarks,1904)形態:體型為長橢圓形,側扁,頭上之棘棱發達,頭部至吻端有鱗片分布;
吻部短,吻端稍尖。
眼大,頭頂部之兩眼間隔深凹,眶前骨下緣具一列強棘。
背鰭之鰭棘粗大且長,鰭棘鰭膜深凹;
胸鰭呈長橢圓形,長度到達臀鰭起點;
臀鰭之硬棘長而尖銳。
體為紅色,背部散有數塊不規則之雲形斑紋,胸鰭上緣黑色,尾鰭有縱走的紋路。
體長可達21公分,為中型鮋科魚類。
分布:日本,中國及台灣沿海。
生態習性:生活於較深水層的岩礁區域,夜行肉食性魚類,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喜棲息於礁岩隙縫旁,鰭棘有毒腺。
利用:並不常見的種類,雖可食用,但肉質不佳,經濟價值低。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