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鰭鋸尾鯊或梭氏蜥鮫】
Blacktip Sawtail Catshark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Galeussauteri(JordanetRichardson,1909)形態:尾柄部位稍側扁;
口前吻長為全長之6~7%;
眼側位且前後延長,眼前後徑大於鼻孔前吻長,無眼眶隆脊;
口裂大,寬度約為全長之6.2~9.1%;
腹鰭小且高度低;
腹鰭與臀鰭基底間距離遠小於臀鰭基底長;
臀鰭基底頗長,約為全長之12~15%,稍短或略長於兩背鰭間距,起點與第一背鰭基底末端相對。
體背及尾部不具暗色鞍狀斑,背鰭及尾鰭末端具暗色斑,口裂部淺色。
為體形小的種類,體長一般不及45公分。
分布: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之日本南方、台灣及菲律賓沿岸海域。
台灣於東北部沿海作業之底拖網船隻經常可以大量漁獲。
生態習性:為底棲性卵生種類,臺灣東北部沿岸海域出現者棲息水深100~250公尺。
雌、雄魚最小性成熟體長分別為35~36公分及40~42公分。
本種妊娠期短且一次僅產二個卵筴,並無固定的產卵週期。
本種有隨體長大小、性別不同而做垂直與水平的分布,成熟的雌、雄魚且有分開棲息的情形。
利用:少數體長較大者可食用,大多數被視為下雜魚而當成養殖業的餌料。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