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紋斑竹鯊或斑竹狗鮫(斑竹鯊)】
Whitespotted Bambooshark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Chilloscylliumplagiosum(Bennett,1830)形態:軀幹及尾較粗短;
吻端圓;
體側具一隆脊;
背鰭或呈圓形或略呈三角形,約與腹鰭同大,不具向後突出之後角;
兩背鰭間距較短,僅稍長於第一背鰭基底長;
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相對或落於基底稍後方;
臀鰭起點位置在第二背鰭後角稍後,基底長稍短於由尾鰭下葉起點至後緣缺刻之長。
體表厎色深棕色,其上散佈無數白點,同時亦具深棕色或淡黑色之橫帶。
分布:本種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台灣、日本、菲律賓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
臺灣地區則分布於西南海域。
生態習性:常見的種類,但目前為止對其瞭解仍十分有限,只知其為近岸棲息的底棲性種類之一。
卵生,體長最大可成長至約95公分。
利用: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