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羅馬尼亞民族獨立路線】
西元一九五九年起,羅馬尼亞開始採民族獨立路線,而不甘完全受蘇聯羈縻。
文化方面,排除蘇維埃化,恢復民族傳統。
曾發掘其歷史上若干傑出人物予以頌揚,並大量出版古典作品,以喚起人民之民族意識。
一九六四年四月,羅馬尼亞工人黨(羅共)表明其對經互會(COMECON)之立場為:一、經互會內部合作,必須在尊重完全的平等權、國家主權及利益、互惠互利及同志的援助各原則基礎上達成;
二、經濟合作方式,應以會員國兩國間或多數國家間的同意為基礎﹔三、反對有超國家權力的機構。
羅馬尼亞獨立路線,在外交方面較為突出。
一九六七年一月,在共產集團內首先承認西德。
一九六九年八月,邀請尼克森(R.M.Nixon)往訪。
一九七五年,與美簽通商協定,互予最惠國待遇。
一九七一年,加入一般關稅協(GATT)。
一九七二年,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E)及世界銀行。
一九八○年七月,與歐洲共同市場成立聯合委員會,以促進雙方貿易,開經互會國家與歐市關係之先河。
又為東歐國家中唯一與以色列建交之國家,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沙達特(AnwarSadat)訪以色列,乃羅國斡旋結果。
在中央與蘇聯衝突中,羅國願作協調人,但嚴守中立。
然其獨立路線現已略有修正。
(尹慶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2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