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濮議】
宋仁宗無子,立從兄濮王允讓之子曙為皇子。
仁宗崩,曙即位,是為英宗。
治平二年(西元一○六五),英宗令禮官與大臣集議崇奉濮王之典禮,司馬光、王珪等議:「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顧私親;若親愛之心分於彼,則不得專於此。」
故英宗於濮王「宜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尊以高官大國」,「宜稱皇伯而不名」。
時宰相歐陽修、韓琦等則謂:「本生之親,改稱皇伯,歷考前世,皆無典據。」
議久不決。
次年,御史呂誨、范純仁、呂大防等主光、珪之說,上疏劾韓琦專權導諛:「(仁宗)昭陵之土未乾,遂欲追崇濮王,使陸下厚所生而薄所繼,隆小宗而絕大宗。」
又劾歐陽修「首開邪議,以枉道說人主,以近利負先帝,陷陸下於過舉」。
琦、修等仍固執其見,謂皇伯無稽,決不可採。
英宗追念本親,樂聞琦、修之議,猶豫再三,終下詔稱濮王為皇考。
呂誨等以所論奏不見聽用,紛紛求去,帝皆官以外郡,濮議乃寢。
北宋士大夫之黨爭,每遇事而發,由爭議論而變為爭意氣,濮議一細事也,而執政與臺諫嫌隙本存,借題競言,黨同伐異,成見轉深,上承仁宗之慶曆黨議,下啟神宗之王安石變法,濮議竟成一大關目矣。
(潘柏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8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