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書名 女科經綸
作者 蕭塤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1644-1911年
分類 婦科
品質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A5%B3%E7%A7%91%E7%B6%93%E7%B6%B8/index
【女科經綸●序】
兩儀定位,陰陽肇分,天地即以陰陽化生萬物。
故經云: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而男女其陰陽之始也。
聖人以六經垂教萬世,《易》始乾坤,《詩》首關雎,《書》傳厘降,
《禮》著內則,《春秋》載王姬。
蓋以夫婦為人道之造端,而婦人乃孳育化原之本,是以操調燮之術者,不可不於婦人之病為獨重也。
自寇宗 謂寧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
以婦人病,四診有所不能盡,而其所患者,多隱曲不可述。
如月經胎產,至崩淋帶下,俱屬鄙瑣,難以言示。
然而婦人之病,唯茲諸症為最要。
故著書者,於茲尤不可不亟講也。
余纂輯《醫學經綸》,博極群書。
兼綜條貫。
凡雜症得一百六十有三,采摭名賢之論七千條有奇,而婦人月經諸症不與焉。
誠以婦人之病,莫重於月經胎產、崩淋帶下,是以別立標名,曰《女科經綸》。
凡一切內外虛實寒熱,各有條序,按之略方名,詳治論,俾學人知所從事,其於婦人病,庶毋患治療之倍難於男子也。
司馬子長稱扁鵲過趙,聞邯鄲貴婦人病帶下,即為帶下醫。
夫婦人病,不止於帶下。
而扁鵲所過,隨以其名聞諸侯間。
知古人留心於婦人病。
蓋慎且重也。
今之醫者,非如扁鵲遇長桑君,授上池神術。
舍昔聖昔賢之論,而欲冀為洞垣之見,不其難哉。
苟有志斯,其以斯編為規矩焉,繩墨焉,可也。
康熙甲子歲孟秋七月 李棘人蕭 賡六氏漫識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論女子月事屬太衝脈盛】
《素問》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而下,故能有子。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論女子血海屬於少陰一經】
《靈樞》曰:衝脈起於胞中,出於氣街,前行於胸,伏行於背,上出頏顙,滲灌諸陽,下入於足,注諸絡,為十二經脈之海,其出入皆少陰經以行,故為血海。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論女子經水溫寒與天地相應】
《素問》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
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
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隴起。
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天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
慎齋按:以上經論三條,序女子月事,始本太衝脈盛,而衝脈則起胞中,即為血海,此經水之源也。
但經水得寒則凝,得熱則行,嘗與天地寒暑之氣相應,而調經者可以知所務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月事本血室以時而下論】
王太仆曰:沖為血海,諸經朝會,男子則運而行之,女子則停而止之,謂之血室。
經云,任脈通,衝脈盛,男既營運,女既停止。
營運者,無積而不滿,動也。
停止者,有積而能滿,靜也。
不滿者,陽也,氣也。
能滿者,陰也,血也。
故滿者以時而溢,謂之信。
男子以氣運,故陽氣應日而一舉。
女子以血滿,故陰血應月而一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月經本任沖二脈血海有餘論】
馬玄台曰:任沖二脈,奇經八脈之二也。
經云任主胞胎,沖為血海。
今二脈俱通,月事而下。
《靈樞》云: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
又云:衝脈為血之海。
又云:血海有餘。
按:血海之海,雖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後而漸滿,如月之盈虧相似。
當知血海之有餘,以十二經皆然,非特血海之滿也,故始得以行耳。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月事本任督二脈血海之滿論】
程扶生曰: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屬陰脈之海。
任者,妊也。此人生養之始,故曰任脈。
中極之下,長強之上,此奇經之一脈也。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 ,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
督之言都也,是入陽脈之都綱也。
人脈比於水,故云陽之海,此奇經之一脈也。
任脈主任一身之陰血,太衝屬陽明,為血之海。
故穀氣盛則血海滿,而月事以時下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本於四經論】
齊仲甫曰:婦人月水,本於四經。
二者衝任,二者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
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令有子。
小腸經屬腑,主表為陽;少陰經為臟,主裡屬陰。
此二經,在上為乳汁,在下為月水。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女子月經本於血室,血室即血海,而其脈則屬衝任督三脈。
心與小腸二經,為月水之源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天癸之至名月信論】
陳良甫曰: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女子陰類,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氣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不失其期,故名曰月信。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月經非天癸之辨論】
馬玄台曰:經云,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者,陰精也。
腎屬水,癸亦屬水。
由先天之氣蓄極而生,故謂陰精為天癸。
王冰以月事為天癸者,非也。
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稱。
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為血,則男子之天癸亦為血耶?
男女當交媾之時,各有精,而行經之際方有其血,未聞交媾時可以血言也。
至云精開裹血,血開裹精者亦非。
《靈樞》云:兩神相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者是也。
但女子之精,以二七而至,而其月事,亦與此時同其候也。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女子之月水即為天癸,又辨天癸不可以月信名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男女精血本五味之秀實論】
褚侍中曰:飲食五味,養髓骨肌膚毛髮。
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
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血屬心脾所統論】
薛立齋曰:經云: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東垣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
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
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不時,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
大抵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
凡血病當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血生於水穀之精氣論】
薛立齋曰: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臟,洒陳六腑。
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
補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與乳俱脾胃所生論】
程若水曰: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
《經脈別論》云:食氣入胃,其清純津液之氣歸於心,入於脈,變赤而為血。
血有餘,則注於衝任而為經水。
經水者,陰水也。
陰必從陽,故其色赤,稟火之色也。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
若男子媾精,陰陽和合而成孕,則其血皆移蔭於胎矣。
胎既產,則胃中清純津液之氣,歸於肺,朝於脈,流入乳房,變白為乳,是稟肺金之色也。
或兒不自哺,則陽明之竅不通,其胃中津液,仍歸於脈,變赤而復為月水矣。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婦人經血,由於飲食五味,水穀之精氣所化,此調經必先於扶脾保胃為要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經不調由合之非時論】
褚侍中曰: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
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
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
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
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不調由陰陽盛衰所致論】
王子亨曰:經者,常候也。
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
太過不及,皆為不調。
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
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盛衰所致。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候不調有陰陽相勝論】
許叔微曰: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
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辨陰勝陽,陽勝陰,所以服藥少效。
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營運,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
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騰,故令乍多而在月前。
當別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乖,以平為期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不調屬風冷乘虛客胞中論】
陳良甫曰:婦人月水不調,由風冷乘虛,客於胞中,傷衝任之脈,以損手太陽、手少陰之經也。
蓋衝任之脈,起於胞中,人將息順理,則血氣調和,六淫不能為害。
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之,脾胃一傷,飲食漸少,榮衛日衰,肌膚黃瘦,皆由衝任勞損。
故凡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證相類。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月水不調屬風冷之邪搏血論】
王子亨曰:婦人月水不調者,由勞傷氣血,致體虛,風冷之氣乘之也。
衝任之脈,皆起於胞內,為經絡之海。
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二經為表裡,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若冷熱調和,則衝任氣盛,太陽少陰所生之血宣流,依時而下。
若寒溫乖適,經脈則虛,如有風冷,虛則乘之,邪摶於血,或寒或溫,寒則血結,溫則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為不調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月經不調屬憂思鬱怒所致論】
方約之曰:婦人以血為海。
婦人從於人,凡事不得專行。
每多憂思忿怒,郁氣居多。
書云: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憂思過度則氣結,氣結則血亦結。
又云:氣順則血順,氣逆則血逆。
忿怒過度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
氣血結逆於臟腑經絡,而經於是乎不調矣。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婦人經水不調之由也。
婦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於調經。
而經之所以不調者,或本於合非其時,或屬於陰陽相勝。
或感於風冷外邪,或傷於憂思鬱怒。
皆足以致經候不調之故,此病機之不可不察者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水不調有先後多少之分】
戴復庵曰: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其有或先或後,或多或少,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先期後期有血熱血虛之分】
朱丹溪曰:經水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四物加芩、連、香附。
後期而至者,血虛也,芎、歸、參、朮加二陳。
薛立齋按:先期而至,有因脾經血燥,宜加味逍遙散。
有因肝經鬱滯,宜歸脾湯。
有因肝經怒火,宜加味小柴胡湯。
有因血分有熱,宜加味四物湯。
有因勞役火動,宜補中湯。
如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宜人參養榮湯。
有因肝經血少,宜六味丸。
蓋血生於脾,故云脾統血。
凡血病當用甘苦之劑,以助陽氣而生血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月經過期不及期為有火無火論】
趙養葵曰:經水如不及期而來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則火自平矣。
如不及期而來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
如半月或十日而來,且綿延不止,此屬氣虛,用補中湯。
如過期而來者,火衰也,本方加艾葉。
如遲而色淡者,本方加桂。
此其大略也。
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有過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於一定。
當察脈之遲數,視稟之虛實強弱,但以滋水為主,隨證加減。
凡紫與黑色者,多屬火旺之甚。
亦有虛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脈審證。
若淡白,則無火明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月經紫黑屬熱非寒論】
朱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
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
血為氣之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滯則滯。
為氣之配,因氣而行。
見有成塊者,氣之凝也。
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
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
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
色淡者,虛而有水混之也。
紫者,氣之熱也。
黑者,熱甚也。
今人見紫黑成塊作痛,率指為風冷乘之,用溫熱劑,禍不旋踵。
經云:亢則害,承乃制。
熱甚必兼水化,故熱則紫,甚則黑也。
且婦人性多忿郁,嗜欲倍加,臟腑厥陽之火,無日不有,非熱而何?
若以風冷,必須外感,即或有之,亦千百而一二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黑屬風寒外乘當辨脈證】
葉氏曰:血黑屬熱,丹溪之論善矣。
然有風寒外乘者,十中嘗見一二。
蓋寒主收引,小腹必常冷痛,經行時,或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尺遲或微而虛,或大而無力。
熱則尺洪數,或實有力,參之脈證為的。
《準繩》按:冷證外邪初感,入經必痛,或不痛者,久則鬱而變熱。
且血寒則凝,既行而紫黑,故非寒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水辨色有氣虛血熱痰多之分】
朱丹溪曰:經水不調,而水色淡白者,氣虛也,宜參、朮、歸、芍、黃 、香附之屬。
經水過期而紫黑成塊者,血熱而實也,必作痛,宜四物加黃連、香附。
經水過多而淡色者,痰多也,二陳加芎、歸。
薛立齋按:經水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者,宜人參養榮湯。有因肝經血少者,宜六味丸。
有因氣虛血弱者,宜八珍湯。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水辨色用藥之法】
李氏曰:心主血,故以色紅為正,雖不對期,而色正者易調。
其色紫者,風也,四物加荊、防、白芷。
黑者熱甚也,四物加芩、連、香附。
淡白者虛也,有挾痰停水以混之,芎歸東加參、 、白芍、香附。
有痰者,二陳加芎、歸。
如煙塵水,如屋漏水者,二陳加秦艽、防風、蒼朮。
如豆汁者,四物加芩、連。
或帶黃混濁者,濕痰也。
成塊作片色不變者,氣滯也,四物加香附、胡索、枳殼、陳皮。
色變紫黑者,血熱也。
慎齋按:以上七條,序經水有先期過期之候,有屬熱屬寒之分,有色黑色淡之辨,凡此皆經候不調之所屬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論月水來腹痛屬子門有寒】
《甲乙經》曰:女子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水道主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腹痛屬風冷客於胞絡】
陳良甫曰: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手少陰二經,用溫經東加桂枝、桃仁。
若憂思氣鬱而血滯,用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
若血結成塊,用萬病丸。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腹痛屬寒濕摶於衝任】
滑伯仁曰:有經行前臍腹絞痛如刺,寒熱交作,下如黑豆汁,兩尺沉澀,余皆弦急,此由下焦寒濕之邪,摶於衝任。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為婦人之血室。
經事來,邪與血爭,故作 痛。
寒濕生濁,下如豆汁,宜治下焦,以辛散苦溫血藥治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腹痛屬於血澀】
王海藏曰: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者,血澀也,宜八物東加木香、檳榔、胡索、苦楝。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腹痛屬於氣滯】
朱丹溪曰:經將行腹痛,屬氣之滯,用香附、青皮、桃仁、胡索、黃連,又用抑氣散、四物加胡索、丹皮、條芩。
又曰:經將來,腹中陣痛,乍作乍止者,血熱氣實也,四物加黃連、丹皮。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腹痛宜調氣】
戴元禮曰:經事來而腹痛,不來腹亦痛,皆血之調故也。
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加香附、吳茱,或和氣飲加吳茱。
痛甚者,加玄胡索湯。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體痛屬於血氣不足】
《產寶百問》曰: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
氣血盛,陰陽和,則形體通。
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故經候欲行,而身體先痛也,趁痛散主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水過後腹痛屬於氣血兩虛】
朱丹溪曰:經水過後作痛,是氣血俱虛也,宜八珍湯。
亦有虛中有熱,經後亦作痛,宜逍遙散。
亦有經行過後,腹中綿綿走痛者,是血行而氣滯未盡行也,四物加木香。
《準繩》按:經後腹痛為虛,明甚。
若脈不數,證不顯熱,未可斷其為熱也,八珍為宜。
有熱,方以逍遙散主之。
慎齋按:以上八條,序經行腹痛,有寒熱虛實之分也。
主於風冷寒濕者,經文與良甫、伯仁之論是也。
主於血澀氣滯者,海藏、丹溪之論是也。
若經行後腹痛,是有虛無實,有寒無熱矣。
而丹溪則又兼熱與氣滯論病機,不可不審。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潮熱有內傷外感虛實之分】
李氏曰:經行潮熱有時,為內傷,屬於虛。
潮熱無時,為外感,屬於實。
虛者大溫經湯,實者四物加柴、芩。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客熱屬於體虛外熱之加】
《大全良方》曰:經行客熱者,因體虛而將溫過度,外熱加之,非臟腑自生,故云客熱。
其狀上焦胸膈之間,虛熱、口燥、心煩,手足壯熱是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後發熱目暗屬血虛】
《女科撮要》曰:有經後發熱倦怠,兩目如帛蔽。
夫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
此脾傷而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於目也。
用補中湯、歸脾湯,專主脾胃而愈。
凡發久者,陽氣亦自病,須調補之。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經行有潮熱、客熱、發熱之證也。
經行潮熱、客熱,兼虛實論。
若經後發熱,則是血脈空虛,陰虛不足,為有虛而無實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泄瀉屬於脾虛多濕】
汪石山曰:有婦人經行,必先瀉二三日,然後經下,診其脈皆濡弱,此脾虛也。
脾主血,屬濕,經水將動,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後下流為經。
脾血既虧,則虛而不能營運其濕,以參苓白朮散服之,月余而經行不瀉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行白帶屬陽虛陷下】
繆仲淳曰:有月水過多,白帶時下,日輕夜重,泄瀉無時,亦屬下多亡陰,宜作血虛論治,服四物益甚,始悟此病正合仲景陽生陰長之法。
夫經水多,白帶時下,又兼泄瀉,皆由陽虛陷下而然,命曰陽脫是也。
日輕夜重,蓋日陽旺,而得健運之職,故血亦無凝滯之患,故日輕。夜則陰旺,而陽不得其任,失其健運之常,血亦隨滯,故夜重,以參、朮助陽之藥服之。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經行有泄瀉、白帶之兼證也。
經行中兼見之證不一,而腹痛、發熱、泄瀉、白帶四證,則常有之。
四證見其一,皆足以致經候不調之病,
故以此序於月經不調之後。
但月經不調,而不加意審治,勢必漸至於不月而經閉,有血枯之候。
故即以女子不月、經閉、血枯諸論集於下,此序書之原委也,讀者不可不知。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論女子月事不來屬於胞脈閉】
《素問》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論女子不月屬二陽之病】
《素問》曰:二陽之病,發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奔者,死不治。
慎齋按:以上經論二條,序女子不月,一屬於胞脈之閉,一屬於二陽之病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心脾病宜治心火養脾血】
張潔古曰:女子月事不來者,先瀉心火,血自下也。
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故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
太仆注曰:大腸、胃熱也,心脾受之。
心主血,心病則血不流;
脾主味,脾病則味不化,味不化則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隱曲。
脾土已虧,則風邪勝而氣愈消。
又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胞脈屬於心,絡於胞中。
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
先服降心火之劑,後服五補丸、衛生湯,治脾以養其血。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腸胃病及於心脾論】
王安道曰:二陽,足陽明與手陽明脈也。
腸胃有病,心脾受之。發於心脾,猶言延及心脾也。
雖然,脾胃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
大腸與心,本非合也,以大腸而及心,何哉?
蓋胃為受納之府,大腸為傳化之府。
食入於胃,濁氣歸心,飲入於胃,輸精於脾者,以胃之能納,大腸之能化耳。
腸胃既病,則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資?
心脾既無所資,則無以運化而生精血。
故腸胃有病,心脾受之,則男子為少精,女子為不月。
心脾總男女言之,至隱曲不月,方主女子說。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胃病不能運化水穀論】
馬玄台曰:二陽者,足陽明胃脈也,為倉廩之官,主納水穀,乃不能納受者何也?
此病由心脾所發耳。
正以女子有不得隱曲之事,郁之於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養脾。
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運化,而繼則漸不能納受,故胃病發於心脾也。
由是水穀衰少,無以化精微之氣,而血脈遂枯,月事不能時下矣。
王注謂腸胃為病,心脾受之。
何以謂心脾受腸胃之病,又以心血不流,為女子不月;
脾味不化,為男女少精。
豈女子無關於脾,而男子無關於心乎?
況此節專為女子而發,未論及男子少精之義,學人詳推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胃無生化之原論】
張景岳曰:二陽,陽明也,為胃與大腸二經。
然大小腸皆屬於胃,胃與心,子母也。
人之情欲,本以傷心,母傷則害及其子。
胃與脾,表裡也。
人之勞倦,本以傷脾,臟病則連於腑。
故凡內而傷精,外而傷形,皆能病及於胃。
此二陽之病,所以發於心脾也。
不得隱曲,陽道病也。
夫胃為水穀氣血之海,主化榮衛而潤宗筋。
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
然則精血下行,生化之本,唯陽明為最。
今化源既病,則陽道外衰,故為不得隱曲。
其在女子,當為不月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心脾少血論】
李太素曰: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二陽指陽明經胃與大腸也。
此經乃水穀傳化之地,而心與脾實系之。
蓋胃之下口通於小腸上口,胃不病,而小腸傳化,則心氣流通,而邪不歸心。
大腸不病而傳化,則飲食營運而脾不勞力。
今二陽既病,則傳化不行,心脾烏得不病?
故曰病發心脾則精血不充。
蓋精、血,一物也,主於心而生於脾。
在男子言精不言血,故曰少精而不得隱曲。
在女子言血不言精,故曰少血而不月。
此心脾受病而然,是月經不調之一端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氣鬱不暢論】
武叔卿曰:潔古云瀉心火,養脾血,是從本文之義也,愚謂當從隱曲推解。
人有隱情曲意,難以舒其衷,則氣鬱而不暢,不暢則心氣不開,脾氣不化,水穀日少,不能變化氣血,以入二陽之血海。
血海無余,所以不月也。
傳為風消者,陽明主肌肉,血不足則肌肉不榮,有不消瘦乎?
風之名,火之化也。
故當根不得隱曲上看,乃有本。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屬心脾胃三經受病論】
李士材曰:陽明為二陽,胃傷而心脾受病者何也?
脾與胃為夫歸,夫傷則妻亦不利。
心與胃為子母,子傷則母亦不免。
不得隱曲,陽事病也。
胃為水穀氣血之海,化榮衛而潤宗筋。
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
痿論曰:陰陽總宗筋之會,而陽明為之長。故胃病則陽事衰也。
女子不月者,心主血,脾統血,胃為血氣之海,三經病而血閉矣。
慎齋按:以上八條,序女子不月證也。
女子不月,自《內經》論二陽之病發心脾,因集潔古以下諸家之論,以發明其經旨。
大約均主脾胃立論,獨叔卿一條,作氣鬱解,與諸家有異。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虛積冷結氣】
《金匱要略》曰: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證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三十六病,千變萬端。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風冷客於胞門】
齊仲甫曰:婦人月事不來,此因風冷客於胞門,或醉以入房,或因風墮墜驚恐,皆令不通。
《病源》云:血得溫則宣通,得寒則凝泣。
若月水不來,因冷於胃府,或醉入房,則內氣耗損,勞傷肝經,或吐衄脫血,使血枯於中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不通屬津液減耗】
王子亨曰:婦人月水不通,病本於胃,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穀,使津液不生血氣故也。
又云,醉以入房,則內氣竭絕傷肝,使月水衰少。
所以爾者,肝藏血,勞傷過度,血氣枯竭於內也。
又先吐血,及吐血下血,謂之脫血,名曰血枯,亦月水不來。
所以爾者,津液減耗故也。
但益津液,其經自下。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婦人經閉,屬於積寒風冷,凝泣其血,而月水為之不通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火熱有上中下三焦之分】
李東垣曰:經閉不行有三,婦人脾胃久虛,形體羸弱。
氣血俱衰,以致經水斷絕,或因勞心,心火上行。
月事不來,胞脈閉也。
胞脈屬心,絡胞中,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不來。
宜安心補血瀉火。
則經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熱而經不行也。)
或病中消。
胃熱善飢漸瘦,津液不生。
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
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漸瘦,時見燥渴。
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則經自行。(此中焦胃有熱結而經不行也。)
或心包絡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閉,小便難,而經水閉絕。此血海干枯,宜調血脈,除胞絡中火邪,則經自行。(此下焦胞脈熱結而經不行也)
婁全善按:潔古、東垣治婦人血枯經閉之法,皆主於補血瀉火。
補血用四物之屬。
瀉火,東垣分上中下三焦。
如火在上,則得於勞心,治以芩、連及三和之類。
火在中,則善食消渴,治以調胃承氣之類。
火在下,則大小便難,治以玉燭之類。
玉燭,四物與調胃承氣是也。
三和,四物與涼膈是也。
《濟陰綱目》按:東垣之論,當有四證。
如胃熱、胞絡熱、勞心熱三證,皆有餘,宜瀉火養血是矣。
所言脾胃久虛,致經水斷絕一證,又當補脾胃為主,豈得舍而勿論。
蓋水入於經,其血乃生,穀入於胃,脈道乃行。
水去榮散,穀消衛亡,況脾統諸經之血,而以久虛之脾胃,致氣血俱衰者,可不為之補益乎?
即此以分虛實,明是四證無疑。
全善乃遺補虛之一證,何也?
慎齋按:經閉主於瀉心火,論本潔古。
而東垣則以熱結分上中下三焦,是月水不下,專以火熱為病,藥用玉燭、三和為例。
夫此方治勞心,心火上行,致胞脈閉塞,月事不來,是實熱也。
若心虛而熱收於內,與心虛而上衰者,二方又未可妄用也。
大約婦人經閉,由於陰虛火旺,日漸煎熬,津液干涸,以致血枯經閉,當從趙養葵滋水補肝之法,純用三和、玉燭殊未盡善。
若東垣三證,首言脾胃久虛一段,已見經水斷流,俱從脾胃受病。
《濟陰綱目》議全善之失,尤為有見。
慎齋按:以上一條,序婦人經閉屬火邪熱結,而經不行也。
夫經閉有寒有熱,《金匱》三條,主於風冷積寒,東垣、潔古主於火熱實結,是皆指有餘之客邪為病也。
但寒熱二證,宜分內傷外感處治。
如心火不下降,而三焦熱結,此是血衰火旺,陰不足以配陽,故心氣不通,熱結三焦,而經不下,當益陰滋水,以培化源,若用硝、黃、芩、連則失矣。
如積冷血寒,凝結胞門,衝任脈寒,而血泣不下,是風冷客邪,乘虛襲入,宜溫經散寒,以大辛熱之藥,導血下行,後用養榮之劑為當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積痰礙滯】
朱丹溪曰:有婦人病瘧,飲食少,經脈不行,診其脈,兩手並無。
時寒月,以虛寒治之,四物加附子、吳茱、神麯丸與之。
予思處方殊未當,次早再求診視,見其起居如常,並無倦怠,
驚曰:前藥誤矣。
經不行者,非無血也,為痰所礙而不行也。
無脈者,非血衰少而脈絕也,積痰生熱,結伏而脈不見爾。
當作實熱治之,用三花神佑丸,六脈俱出。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痰塞胞門】
朱丹溪曰:有積痰下流於胞門,閉塞不行,用厚朴二陳湯。
又有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不下者,痰多血虛,南星、二朮、黃連、川芎末丸。
有肥人脂滿者,導痰東加川芎、黃連,不用地黃,泥膈故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污血凝滯胞門】
婁全善曰:婦人經閉,有污血凝滯胞門,小腹 痛,有熱有寒。
如熱而經閉者,羅謙甫血極膏,一味大黃為末,醋熬成膏,治婦人干血氣,大便利一二行,經血自下,是婦人之仙藥也。
仲景抵當湯,亦主婦人經水不利。
《千金》桃仁煎,治血積月水不行。
若寒結污血而不下,云岐紅花當歸散,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行,或積瘀血,腰腹疼痛。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婦人經閉屬於積痰污血,而致經水之不行,是有餘之實邪為病也,宜導痰逐瘀為主。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女子不月為血滯屬心氣不通】
《內照經》曰:女子不月,血滯病也。
原其本,則得之心氣不通。
故不治其血,而治其心可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月事不來屬胞脈閉心氣不下通】
朱丹溪曰:經云氣上迫肺,則心氣不得下通,而月事不來。
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本執著屬於血虛氣結】
《醫錄補遺》曰:婦人血海滿則行,然婦人性情執著,比之男子十倍,雖有虛證宜補,亦當以執著為慮,況月閉一證,大半屬血虛氣結。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於肝勞血傷】
駱龍吉曰:經云有病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
此年少時,因大脫血,或醉而入房,虧損腎肝。
蓋肝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其經上貫膈,布脅肋。
若脫血失精,肝氣已傷,肝血枯涸不榮,而胸脅滿。
妨於食,則肝病傳脾,而聞腥臊臭,出清液。
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則吐血。
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出,皆肝血傷之證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心血虧腎水涸論】
虞天民曰:婦人百病,皆自心生。
如五志之火一起,則心火亦從而燔灼。
經閉不通之證,先因心事不足,心血虧耗,故乏血以歸肝,而出納之用已竭。
經曰,母能令子虛,是以脾不磨而食少,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者,此也。
因食少,故肺氣亦失所養。
而氣滯不行,則無以滋腎陰。
況月水全賴腎水施化,腎水既乏,則經水日以干涸,或先或後,淋漓無時。
若不早治,漸至閉塞不通,而必為勞極之證,不易治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屬於心事不足思慮傷脾論】
徐春甫曰:心屬陽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氣。
若月經不通,未必不由心事不足,思慮傷脾,有所勞倦,穀氣不輸,肺金失養,腎水無滋,經血枯涸,以致三五不調,漸致閉絕。
虛損內熱,骨蒸勞瘵之證作,而率難以治。
唯養心則血生,脾健則氣布,二者和則氣暢血行,而調經之要至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宜審脾胃論】
王節齋曰:婦人女子,經脈不行,多有脾胃損傷而致,不可便作經閉死血,輕用通經破血藥。
凡遇此證,須審其脾胃何如。
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泄瀉疼痛。
或因誤服汗下攻克藥,傷其中氣,以致血少不行,只用健脾胃藥。
脾旺則生血,而經自行。
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亦宜消積補脾。
若果脾胃無病,有血塊凝滯,方用行血通經之劑。
慎齋按:以上七條,序婦人經閉屬於內傷不足之病也。
經閉有心氣不通,有血虛氣結,有肝傷腎竭脾傷,皆足致經閉。
此為內傷虛證,而與前條風冷寒凝,火邪熱結,積痰污血為病者,有餘不足,各自不同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有血滯血枯之分】
李氏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嘗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
經行與產後一般,若其時有餘血一點未淨,或被風寒濕熱暑邪,或內傷生冷,七情郁結,為痰為瘀,凝積於中,曰血滯。
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則邪氣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閉血滯血枯有諸變證】
陳良甫曰: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逆於上則從口鼻出,逆於身則血水相摶,變為水腫。
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
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 、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遂成竅血生瘡,淋漓不斷。
濕熱相摶,為崩帶,血結於內,變 瘕。
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血枯而已。
重則經閉不通,輕則經水不調,不止虛與熱二者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閉血滯血枯有虛熱痰氣之四證】
葉以潛曰:血滯血枯,不越虛熱痰氣四證而已。
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
故滯者不宜過於宣通,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血流通。
血枯亦不可峻行補益,恐本主無力。
而辛熱之劑反燥精血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閉血枯與血隔之證不同】
張景岳曰:肝病血傷證與血隔相似,皆經閉不通之候。
然枯之與隔,有如冰炭。
枯者竭也,血虛極矣。
隔者,隔阻也。
血本不虛,而或氣或寒,或積,有所逆也。
隔者,病發於暫,其證或痛或實,通之則行而愈。
若枯者,其來也漸,衝任內竭,其證無形。
夫血既枯矣。
宜補養陰氣,使血自充。
如用桃、紅、硝、黃、棱、蓬,反加克伐,則枯者愈枯,斃可立俟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閉血滯宜破血枯宜補論】
陳良甫曰: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毒熱,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
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自宜溫和滋補。
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
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
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
調和飲食,自然血氣流通。
苟不務充養氣血,唯以毒藥攻之,是求千金於乞丐,必死而後已也。
慎齋按:以上五條,序婦人經閉有血滯血枯二證之辨也。
血滯為有餘,有餘者宜瀉,即前條《金匱》以下,所論風冷火熱,積痰污血,所感而成也。
血枯者,為不足,不足者宜補,即前條《內照》以下,所論心氣不足,血虛肝傷,脾衰腎涸,以漸而致也。
滯與枯之因,不外此數端,而調經者,可以類通之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室女經來復斷為避年】
王叔和曰:有婦人將一女子,年十五來診,言十四時,經水自下,今經反斷,何也?師曰:若是婦人親女,必夫人年十四時,亦以經水下,所以斷,此為避年,後當自下。
此真氣猶怯,稟賦素弱而然也。
宜固天元真氣,使水升火降,則五臟自和,而經脈自通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室女月水不通屬任脈為風寒所摶】
《聖濟總錄》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
若稟受不足,或任脈為風寒所摶,致令風氣凝結,不能應時而下,經久不治,則致勞疾。
不可行破血猛性之藥,宜通心氣,行榮衛,滑經絡。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室女經脈斷續為血脈未充】
戴復庵曰:有少女經脈已行一二次,復至一二年又不行,或有四季一行,或有三五復至,此本血脈柔弱未充,故經脈斷續。
宜順氣養血,氣血旺自通,勿攻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室女經閉成勞屬於積想過度】
寇宗 曰:人生以氣血為本,人病未有不先傷氣血者。
若室女童男積想過度,多致勞損。
男子則神色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
蓋憂愁思慮,則心傷而血竭。
且心病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
脾虛則金虧,故發嗽。
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干痿,故多怒。
不可用青蒿、虻蟲等涼血行血,宜柏子仁丸、澤蘭湯,益陰血以制虛火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室女經閉成勞屬於飲食不節】
《產寶》曰:經脈不通日久,此非細事,實為重病。
若是室女,初因貪食酸鹹之物,遂致血脈干涸,變成勞疾。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室女經閉為死候】
危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竭。
行早,性機巧。行遲,性魯鈍。
通行則陰陽和合,始能有子。
若年十四至二十歲不行,命如風燭,朝不保暮,有病發則死。
間有不死,百無一二,亦一生多病。
然有四季行,有一年一次者,或一生不循經度而行者,晚年有癖疾則難治。
慎齋按:以上六條,是序室女經閉之證也。
室女經閉,與婦人經閉不同。
室女經閉,非先天元氣弱,血氣未充,即是欲男子不得,所愿不遂,思慮傷心,郁抑傷肝,以致月水閉而成病。
故凡寡婦師尼犯經閉者,當與此同法,惜前人未之論及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天癸過期不止屬血有餘】
許叔微曰:婦人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月四月不至,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經云七損八益,謂女子七數盡,而經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服當歸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水當止不止屬邪氣攻衝】
《產寶百問》曰:男子生於寅,寅屬木,陽中有陰,故男子得八數。
女子生於申,申屬金,陰中有陽,故女子得七數。
男以氣為主,八八則卦數已盡,盡則陽精痿。
女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衝任虛衰,天癸絕而地道不通,而無子。
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衰微之際,又為邪氣攻衝,則當止不止而復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年過期經行屬敗血】
李時珍曰:婦人年過五十,而經行不止者,作敗血論。
又婦人四十九後,天癸當止不止,每月卻行,或過多,用條芩二兩,醋浸七日,炙干,又浸七次,為末,醋丸,空心溫酒下,名芩心丸。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婦人天癸過期,而有經行之病也。
一主於有餘,一主於邪傷,一主於敗血,敗血即屬崩漏,當以人之稟賦強弱參之。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不斷屬衝任氣虛】
《聖濟總錄》曰:女人以衝任二經,為經脈之海。
手太陽小腸之經,與手少陰心經,此二經相為表裡,主下為月水。
若勞傷經脈,則衝任氣虛,衝任既虛,則不能制其氣血,故令月事來而不斷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不斷屬外邪客於胞內】
陳良甫曰:婦人月水不斷,淋漓腹痛,或因勞損氣血而傷衝任,或因經行而合陰陽,以致外邪客於胞內,滯於血海故也。
若氣虛不能攝血,但養元氣,病邪自愈。
攻其邪,則元氣反傷矣。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婦人月水宜止而不止也。婦人經行,每月一至,如潮之來,故曰月信。
若每月既至,或三日,或四五日即應止。
而淋漓不斷,非衝任氣虛,不能約制,為內傷不足,即勞傷氣血,外邪客胞,而外感有餘。
有餘不足,當參以人之強弱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水清血為居經】
王叔和曰:婦人年五十所,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
師曰:此婦人前絕生,經水不止,今反清血,此為居經,不須治,當自止。
經水下常五日者,五日愈。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水三月一來名居經】
王叔和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
乳子下利為可,否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師曰: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余。
衛不足,其息短,其形躁。
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語言謬戾。
趺陽脈浮而澀,澀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
胃氣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行期有不一候】
李時珍曰: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
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
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
經者,常也。
天癸者,天一生水也。
邪術家謂之紅鉛,謬名也。
女人之經,一月一行,其常也。
或先或後,或通或塞,其病也。
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謂倒經逆行。
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居經。
有一年一行,是謂避年。
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
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胎盛,俗名垢胎。
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隕者,是謂漏胎。
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亦異常矣。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婦人經行不一也。
婦人經水,一月一行,其常也。
而外則有居經、有避年、有倒經、有暗經、有垢胎、有漏胎之證,凡此皆經候不調之故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不通有因諸證所致】
《聖濟總錄》曰:婦人月水不通,所致不一。
有氣不化,血微不通。有先期太過,後期不通。
有大病後,熱燥不通。
有凝寒結滯不通,有積聚氣結不通,有心氣抑滯不通。
凡此所受不同,治之亦異。
女人假血為本,以氣為用。
血氣稽留,則澀而不行。
其為病,或寒或熱,或臍腹堅痛,或肌肉消瘦,久不治,則為勞瘵之證。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不調成病】
《產寶方》曰: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
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
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調護之。
然婦人以血為本,氣血宣行,其神自清。
所謂血室不蓄,則氣血凝結,而木火相刑。
月水如期,謂之月信。
其血不來,則因風熱傷於經血。
故血不通,或外感風寒,內受邪熱,脾胃虛弱,不能飲食。
食既不充,營衛抑遏,肌膚黃燥,面無光澤,時發寒熱,腹脹作痛,難於子息,子藏冷熱,久而勞損,必挾帶下,便多淋瀝,忽致崩漏。
經云腹中如塊,忽聚忽散,其病為 。
血涸不流,而摶腹脹,時作寒熱,此乃成瘕。
或先後期,雖通而或多或少,究病之原,蓋本於此。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經不行成諸病】
葉以潛曰:婦人經病,內因憂思忿怒,郁結不行,外因飲冷形寒,惡露凝滯,此不調不通,作痛發熱所由也。
治者調其氣而破其血,開其鬱而補其虛,涼血清熱。
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
熱則流通,寒則堅凝,須以熱藥為佐,肉桂是也。
又有月經不行,四肢發腫者,屬瘀血滲入脾經也,宜辛溫以導之。
又有月經上行口鼻者,是火載血上,氣之亂也,四物加梔子、黃連、丹皮、犀角。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婦人經不行致病也。
婦人有因病而致經不調者,有因經不調而致諸病者,皆宜分別詳審處治。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來行房成癲疾】
王叔和曰: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鬱冒,一日二十余發。
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
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
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合於榮衛。
疾起年少時,經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則虛,百脈皆張,中極感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合於榮衛。
冷積於丹田,發動上衝,奔在胸膈,津液掩口,涎唾溢出胃,狀如厥氣衝,髀裡熱。
粗醫名為癲,灸之,因大劇。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月水行房病伏梁】
陳藏器曰:一犯月水行房,精血相射,入於任脈,留於胞中,以致小腹結病,病如伏梁,水溺頻澀,是名積精。
婦人閨房有三禁,此其一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婦人經來交合成經漏】
《原病集》曰:有婦人月經來時,交合陰陽,致傷血絡,多成經漏淋漓,俗云血沙淋是也。
治常調和血氣,使臟腑和平,經自止矣。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婦人經行而交合,致有癲冒、伏梁、經漏之三證也。凡婦人經行,血海淨盡而交合,則精凝血聚,可以成胎。
若經適來,而不禁房室,則敗血不出,積精相射,致有諸證。
此人之最易犯者,醫者審察病機,不可不曉。
慎齋按:以上自褚侍中「合之非時」一論至此,其條序分十七段,皆屬經候不調之故,以下始序治調經之大法。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莫先於去病論】
李氏曰:婦人月水循環,纖 不作而有子。
若兼潮熱腹痛,重則咳嗽汗嘔,或瀉,有潮汗,則血愈消耗。
有汗咳嘔,則氣從上行,瀉則津偏於後,痛則積結於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後可以滋血調經。就中潮熱疼痛,尤為婦人常病。
蓋血滯積入骨髓,便為骨蒸。
血滯積瘀,與日生新血相摶,則為疼痛。
血枯不能滋養百骸,則蒸熱於內。
血枯,胞絡火盛,或挾痰氣食積,寒冷則為疼痛。
凡此諸病,皆阻經候不調,必先去其病,而後可以調經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經候不調不通有分因詳證治病之法論】
方氏曰:婦人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月候不通者。
然不調不通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分而為四也。
細詳之,不調中,有趲前者,有退後者。
趲前為熱,退後為虛。
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滯者。
血滯宜破,血枯宜補也。
疼痛中,有常時作痛者,有經前經後作痛者。
常時與經前為血積,經後為血虛也。
發熱中,有常時發熱者,有經行發熱者。
常時為血虛有積,經行為血虛而有熱也。
是四者之中,又分為八矣。
人之氣血周流,忽有憂思忿怒,則郁結不行。
經前產後,忽遇飲冷形寒,則惡露不盡。
此經候不調不通,作痛發熱,所由作也。
大抵氣行血行,氣止血止。
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
熱則流通,寒則凝塞,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肉桂之類是也。
慎齋按:婦人有先病而後致經不調者,有因經不調而生諸病者。
如先因病而後經不調,當先治病,病去則經自調。
若因經不調而後生病,當先調經,經調則病自除。
李氏一論,可謂調經之要。
然偏而不全,予故補其未盡之旨。
若方氏分因詳證,誠得統論調經大法。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先以順氣為主論】
《濟生方》曰:經云百病皆生於氣。
有七氣,有九氣。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也。益之以寒熱,為九氣。
氣之為病,男子婦人皆有之,唯婦人之氣為尤甚。
蓋人身血隨氣行,氣一滯,則血為氣並。
或月事不調,心腹作痛;
或月事將行,預先作痛;
或月事已行,淋瀝不斷;
或作寒熱,或為 瘕;
或疼痛連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肌肉消瘦。
非特不能受孕,久不治,轉為勞瘵者多。
是皆氣之為病也。
故調經養血,莫先以順氣為主。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養血莫先於調氣論】
汪石山曰:婦人屬陰,以血為本。
但人肖天地,陰常不足,婦人加乳哺月經之耗,是以婦人血病者多。
夫月經者,津液血脈所成。
苟榮衛和,經候自然應期。
如月之盈虧,不失常度,故曰月經。
苟氣血一忤,則或先或後,多寡不勻,或閉絕不行而百病生,必須分因而治。
如真水虧敗,陽火內熾,血海枯竭,經絕不通者,宜補養陰血,則經自行。
如寒客胞門,子戶凝泣,血不通,為 瘕之候者,宜散寒逐瘀,則經自行。
但血乃氣之配,其升降寒熱虛實,一從乎氣。
是以氣熱則血熱而色紫,氣寒則血寒而色凝,氣升而血逆而上出,氣陷則血隨而下崩。
此調經莫先於養血,養血莫先於調氣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以開鬱行氣為主論】
方約之曰:婦人以血用事,氣行則無病。
故古人治婦人病,多用香附、砂仁、木香、青皮、枳殼者,行氣故也。
凡婦人病,多是氣血鬱結,故治以開鬱行氣為主。
郁開氣行,而月候自調,諸病自瘥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不可專耗其氣論】
葉以潛曰:女子經候不調,多主耗氣益血之說。
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
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而致經不調者,方可單用香附丸、抑氣散加木香、檳榔,以開鬱行氣。
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
陽生則陰長,氣衰則血亦弱,豈可專耗其氣。
但其間有夫婦不和,婢外家志不得伸,常有郁氣而致經水不調,又當審順逆以治之而已。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不可耗氣宜養心實脾論】
羅周彥曰:婦人得陰柔之體,以血為本。
陰血如水之行地,陽氣若風之旋天。
故風行則水動,陽暢則血調,此自然之理也。
考古方耗氣以調其經。
夫太衝者,氣也。
任脈者,血也。
氣升則升,氣降則降,血隨氣行。
若獨耗其氣,血無所施。
正氣既虛,邪氣必勝,而百病生焉,經安得調乎。
況心生血,脾統之,胃為衛之元,養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
氣勝則血行,安可獨耗其氣,此調經之至要也。
行經之時,當戒暴怒,怒則損其衝任。
遠房室,多欲則傷其血海。
一有抑郁,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膝,遇新血相摶,則疼痛不已。
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
入於血室,則寒熱不定。
皆四氣七情之所致也。
慎齋按:以上五條,序調經之法,莫先於順氣開鬱。
而順氣開鬱,則又戒不可專耗其氣。
當以實脾養心,為調經之要法也。
經云百病皆生於氣,而於婦人為尤甚。
婦人之病,先於經候不調。
但婦人以血用事,經水雖屬血病,若竟從血分求療,未得病機之要者也。
若從氣分求責,而調經知所本矣。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不可誤藥當養氣益血論】
初虞世曰: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
其來不可過與不及,多與少,反此皆謂之病。
不行尤甚。
百病生焉。
血既不能滋養百體,則發落面黃身羸。
血虛則發熱,而水不足則燥氣燔。
燥氣燔則金受邪,金受邪則肺家嗽,嗽則咳血吐血之病成矣。
醫見經不行,用虻蟲、水蛭行血藥,見熱則用除熱諸寒藥,經水枯竭,無以滋養,其能行乎。
但服養氣益血諸藥,天癸自行也。
又有一種婦人盛實,月經瘀閉,利之則行,自有證候。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以滋水為主不須補血論】
趙養葵曰:或問,論調經以滋水為主,不須補血,何也?
曰:經云女子二七而腎氣盛,齒更發長,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天者,天一之真。
癸者,壬癸之水。
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盈,盈則HT 。
女人經水,一月以時而下,能有子。
不以時下,或過期,或不及,皆為病,病則不能有子,所以必須調經,調經必須滋水為主,又問曰:同一紅色,非血而何?
曰:女人系胞之所,而養經之處,養之一月而行,行則虛矣。
以時交感,以虛而受。
人若有孕,此水即以養胎,不月矣。
一生子,此水即化為乳而不月。
乳之色白也,何謂血乎。
至四十九而天癸絕,其所絕者,天癸水也。
其流行之血,不見其虧,故不須四物湯補血,必以六味丸滋水。
滋水必兼補血,補血兼不得滋水,何也?
蓋血乃後天飲食入胃,游溢精氣而成,以為流行之用。
若經水乃衝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經八脈,俱屬腎經無形之脈。
其衝任者,奇經之二。
其脈起胞中,為經脈之海,與手太陽、手少陰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女人獨稟此水,以為生生之源。
與男子二八之精同 ,從天一之源而來,精則一月而滿,滿則溢,似血而實非血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滋水必兼養火論】
趙養葵曰:衝任起於胞中,男子藏精,女子系胞。
其間又恃一點命門之火,為之主宰。
火旺則紅,火衰則淡,火太旺則紫,火太衰則白。
所以滋水更當養火。
甚有干涸不通者,雖曰火盛之極,亦不宜以苦寒之藥降火。
只宜大補其水,從天一之源以養之使滿,滿則溢。
萬無有毒藥可通之理,此調經之法類如此。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調經莫如養血,而養血莫如滋水養火。
此趙氏《邯鄲遺稿》獨發前人所未發也。
【女科經綸●卷一●月經門●調經以大補脾胃為主論】
陳良甫曰:婦人以血為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榮衛不足,月經不行,寒熱腹痛,或崩帶證,皆脾胃不足所生病。
故婦人月水不通,或因勞役過度,或因失血,傷損肝脾,但滋化源,其經自通。
若小便不利,苦頭眩,腰背痛,足寒時痛,久久血結於內,變為 瘕。
若血水相並,脾胃虛弱,壅滯不通,變為水腫。
若脾氣衰弱,不能制水,水漬肌肉,變為腫滿。
當益其津液,大補脾胃為主。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