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國民會議】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0 01:29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國民會議】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國民會議

 

民國初建,軍閥割據,政局擾攘。

 

民國十三年一月,國父孫中山先生於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

 

整頓革命陣容,以廣東為根據地,出師北伐。

 

十一月,曹吳覆滅,北方局勢劇變,國父以推倒軍閥之目的已達,主張召開國民會議,以謀中國之統一與建設,乃應段祺瑞之邀北上,離粵前發表北上宣言,主張先開預備會議,議定國民會議之基礎條件,召集日期及選舉方法。

 

預備會議之構成分子,為現代實業團體、商會,教育會、大學生聯合會、農會、工會、共同反對曹吳各軍、各政黨。

 

國民會議之構成分子亦同,惟選舉方法及人數則較為繁且密,以期代表真正之民意。

 

國父此一主張發布後,各方群起響應,各地並紛紛成立國民會議促成會,以促其成。

 

惟不為段祺瑞所接納,另行召集善後會議,擬由善後會議制定國民會議組織法,國父堅決反對,旋病逝北京,遺囑中仍以「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敦囑「尤須於最短期問,促其實現」。

 

民國十七年,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國民政府乃依據國父建國大綱之遺教,制定訓政綱領,實施訓政。

 

嗣為確立訓政時期之國家根本大法,決定召開國民會議,制定訓政時期約法,於十九年十二月及二十年四月先後制定國民會議代表選?

 

法及國民會議組織法,成立國民會議代表選?

 

事務所,積極辦理代表選舉,並籌備會議召開事宜。

 

國民會議於民國二十年五月五日在南京中央大學內新建之國民會議議場揭幕,出席人員除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及國民政府委員外,主要為全國各省市農會、工會、商會,及實業團體、教育會及大學、自由職業團體、蒙古、青海、西藏與華僑團體等選出之代表,共五百二十人。

 

會議於五月十七日閉幕,通過議案甚多,重要者為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案、接受孫總理全部遺教案、確定教育設施之趨向案、對國民政府剿滅赤匪報告之決議案、實業建設程序案,及發表廢除不平等條約宣言等案。

 

其中自以制定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最為重要,經於五月十二日大會通過,全文八十九條,由國民政府於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施行,並發表宣言,指出「此約法為全體國民代表所制定,為訓政時期之根本大法,和平統一之能否保持,國利民福之能否獲得,訓政之能否完成,憲政之能否實現,正胥視約法之能否推行無阻以為衡。」

 

故國民會議,為國父所首倡,原期以民意決定國是,嗣於民國二十年五月五日召開,制定訓政峙期之根本大法,以推行訓政,奠定憲政之基礎。

 

在我國制憲史上,實為首次召開之國民代表大會,亦負有奠立憲政初基之意義。

 

(鄭彥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6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