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南斯拉夫經濟貿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斯拉夫輕、重工業迅速發展,早期農業人口占勞動總人口約百分之八十,目前祗占百分之四十,南斯拉夫已由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
起初,南斯拉夫採行蘇聯式的中央計畫與管理的經濟體系;
但五十年代內,開始實行「工人自治」制度。
在該制度下,各個企業的工人自行擬訂經濟計畫。
每一企業單位內,有一個工人會議;
該會議在政府的指導原則的基礎上,確定生產目標、產品價格、工人薪資。
在西元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五年中,南斯拉夫社會總生產,平均每年約增加百分之五‧六,工業生產六‧八,農業生產二‧二。
南斯拉夫正面臨高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及外債日重三大問題。
南斯拉夫非蘇聯集團「經濟互助委員會」正式會員國,而參與其多項活動;
一九六五年以來,與「經互會」國家分別簽訂貿易協定。
蘇聯是南斯拉夫的主要貿易對手,其次則為西德、義大利。
與第三世界的貿易在逐年增加中。
南斯拉夫的主要出口品包括林產品、家畜、機器、金屬、塑膠及紡織品等;
進口則以煤、石油、車輪等為主。
(畢英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77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