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輪迴】
輪迴(Sasra),是流轉之意,在印度是由奧義書時代(西元前七百至前五百年間)以下各派宗教的共通思想,其起於梵書時代(前一千至前五、六百年間),成熟於奧義書時代。
此係依據業說而以為有情眾生之我是常住的,此我在生死流內,由其所作的業力,而連貫過去和未來,此即完成了三世因果之關係,同時也完成了輪迴生死之觀念。
初期的輪迴思想,頗為樸素,以為輪迴轉生的範圍,不限於有情的天、人、鬼神及一般動物,也可能遍及植物。
佛教採納印度民族的通說,並經由禪定的體驗,而倡六道輪迴或五趣輪轉之說,將三界有情眾生分作天、人、修羅、地獄、鬼、異類傍生等六道,有的略去修羅,成為五趣。
如觀佛三昧海經卷六:「三界眾生,輪迴六趣,如旋火輪。」
大智度論卷十六說眾生輪轉五道,迴旋其中。
大乘心地觀經卷三:有情輪迴,生於六道,如車輪之無始終。
成唯識論卷四說,有情眾生,由四根本煩惱,輪迴生死,不能出離。
此等輪迴觀念,是指生死無盡期,如輪無始終,而非將六道或五趣,依次排列如輪,周而復始之謂。
輪迴生死苦海無盡期,故盼以修道的方法,出離生死,超脫輪迴,入於涅槃。
大智度論第三十謂由於善惡之分別而分為六道。
其中天、人、阿修羅為三善道,而地獄、畜生、餓鬼為三惡道。
阿修羅本為波斯善神之一,到了印度,雅利安人則指其為惡神。
黎俱吠陀十卷為單一惡神,到了夜柔與阿闥婆兩吠陀經中,指阿修羅為群魔。
地獄思想始於吠陀時代,如黎俱吠陀說:「怨敵與盜,當入地下之底。」
或稱無底之淵。
百段梵書中更設有地獄種種苦。
在佛教經典中地獄多少與設施多未盡相同。
加長阿含十九地獄品謂:「金剛山外復有第二大金剛山,二山中間…不能以光及於彼,彼有八大地獄。」
每一大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合之為一百二十八地獄。
其八大地獄是:想、黑繩、堆?
、叫喚、燒炙、無間等。
又如觀佛三昧海經第五觀相品:阿鼻地獄有十八寒地獄、十八黑闇地獄、十八小熱地獄、十八刀輪地獄、十八劍輪地獄、十八火輪地獄、十八沸屎地獄、十八鑊湯地獄、十八灰河地獄、五百億劍林、刺林、鐵網、鐵窟、鐵丸等地獄。
此外,還有鐵窟、鐵丸、尖石、飲銅等各十八小地獄。
再如楞嚴經卷八,說明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
「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六根各造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聖嚴、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9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