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秦漢官制】
秦統一六國,創新官制,以三公、九卿為官制之骨幹。
三公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秦丞相二人,分為左右。
如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前二一○),李斯為左丞相,馮去疾為右丞相。
秦二世時,曾一度置「中丞相」,以趙高為之。
秦丞相官位至隆,「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並列侯封號。
御史大夫貳於丞相,為侍御史之率,故稱大夫,「掌副丞相」。
太尉身分,同於丞相,「掌武事」。
九卿:一、奉常,掌宗朝禮儀事;
二、郎中令,掌宮殿侍衛;
三、衛尉,掌宮門衛屯兵;
四、廷尉,掌刑辟;
五、典客,掌諸侯及歸義蠻夷;
六、宗正,掌親屬;
七、治粟內史,掌穀貨;
八、太僕,掌輿馬;
九,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
漢承秦制,亦置三公九卿。
西漢三公,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或稱「相國」,或稱「丞相」,文帝後專以丞相為稱,或為一人,或為二人,置二人者,分為左右,有如秦制,自文帝後,專置一相。
丞相之職,亦如秦代,「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其權至重,最主要者,為封駁皇帝詔書,如漢舊儀云:「詔書以朱鉤施行,詔書下,有違法令,施行之不便,曹史曰,(丞相)封還尚書(按:尚書有如皇帝之祕書),對不便狀。」
御史大夫,為監察官之首長,以副丞相身分,「典正法度」。
統率御史丞及御史;
御史中丞及侍御史,並轄各州部刺史,監察郡國。
太尉,亦沿秦制,「掌武事」。
武帝時,改為大司馬,作為加官,加於將軍頭銜上,以代太尉之職。
東漢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
後漢書百官志載:「太尉公一人,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即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側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司空公一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至於東漢之監察,則僅御史中丞一人,為御史臺率,屬於九卿之一的少府。
九卿之一,兩漢相同,惟其名稱,與秦稍異,但職司未變。
一、太常,掌宗廟禮儀,秦為奉常,景帝更名太常。
其主要佐屬有:太常丞,總署諸曹事;
太樂令,掌伎樂;
太祝令,掌讀及迎送神;
太史令,掌天時星曆;
太醫令,掌諸醫;
博士,掌通古今。
二、光祿勳,掌宿衛宮殿門戶,秦為郎中令,武帝更名光祿勳。
其主要佐屬有:光祿勳丞,總諸曹事;
五官中郎將,掌守衛郎官;
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中散大夫,掌顧問應對。
三、衛尉,掌宮門衛士,宮中徼循事。
其主要佐屬有:衛尉丞,總諸曹事;
公車司馬令,掌吏民上書事;
南北宮衛士令,掌南北宮衛士。
四、太僕,掌輿馬。
其主要佐屬有:太僕丞,佐太僕卿統轄各廄馬令及牧師諸苑。
五、廷尉,掌刑辟。
其主要佐屬有:廷尉正,掌決疑獄;
廷尉監,掌捕事;
廷尉平,掌平決詔獄(詔獄為皇帝交下之司法案件)。
六、大鴻臚,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秦為典客,武帝改為大鴻臚。
其主要佐屬有:大鴻臚丞,總諸曹事;
行人令,掌治禮郎;
郡邸長,掌諸郡之邸在京師者;
譯官令,蓋主翻譯蠻夷語言。
七、宗正,掌親屬。
其主要佐屬有:宗正丞,總諸曹事;
都司空令,蓋掌宗室犯罪事。
八、大司農,掌穀貨。
秦為治粟內史,武帝改為大司農。
主要佐屬有:大司農丞,總諸曹事;
大司農都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勸農桑;
太倉令,掌受郡國傳漕穀;
平準令,掌知物價。
九、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
其主要佐屬有:少府丞,總諸曹事;
尚書令,掌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
太醫令,掌諸醫;
御史中丞,為御史臺率(東漢屬少府)。
(楊樹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39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