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長效製藥】
藥物製成長效製劑之目的,是為了使治療效應能比服用單劑量者維持更長的時間。
其優點為可減少投藥次數,同時降低了病人忘記服藥的可能率,且由於投藥後可保持血中濃度之穩定而改善療效,但有缺乏隨時調節劑量彈性之缺點。
長效製劑之製造成本較高,需用較高的技術來生產。
由於這類製劑較為複雜,因之有些藥品因其在體內之半衰期很短或太長,使用之劑量大、非常毒劇、吸收不良、溶解度不佳,或因血中濃度之高低與藥效無關,或其吸收是經由自動式吸收者,均不宜產製長效製劑。
通常口服用之長效製劑可分為三大類:一、反覆作用錠:這類錠劑於投藥後立即釋出第一分劑量,再於稍後一定時間釋出第二分,然後第三分劑量。
每分劑量藥品間均有阻隔物(如包衣)。
二、持續療效劑型:投藥後部分藥品立即釋出,很快到達血中有效濃度以上,然後其餘藥品再緩緩釋出以維持一定的血中濃度。
三、延遲釋出劑型:能緩緩的釋出一定濃度之藥品,與前者不同處在於投藥後不立即釋出一部分藥品。
在配方的設計上,日前採取的方式,有以緩慢溶蝕性藥核及初劑量併合而成的多層錠或加衣錠、反覆作用錠;
將小藥粒裝入膠囊;
將加腸溶衣之小藥粒裝入膠囊;
用小藥粒製錠;
將藥品製錠後,用塑膠性外殼封起,投藥後讓藥品於胃液中慢慢濾出;
利用離子交換樹脂吸著後,在胃腸中進行離子交換而釋出藥品;
利用與鞣酸形成複合物;
用微粒加衣後製成錠劑或膠囊劑等。
供注射用的長效製劑有植入錠、油質懸液或加稠厚劑以延緩吸收,或利用吸著劑處理等方式。
欲能合理的應用長效製劑,則需先對這類製劑之結構與釋出藥品之原理有所認識。
例如利用藥核緩緩溶蝕而釋出藥品者,其釋出之快慢興藥核之形態有關。
若將藥核之結構破壞,則釋出速率會增快以致病人有超劑量之情況,這點對於有將錠劑嚼碎後再行吞嚥習慣之病人,不能不注意。
將長效製劑按其劑量之全部或一部分投與小孩是不當的,因為長效製劑的設計均以成人為度。
換言之,係以成人的身體狀況試驗而得。
小孩體中可能尚缺乏某種藥品之代謝酵素,故其代謝速率或各種狀況均有差異,自不宜將這類製劑供小孩服用。
而且,將長效製劑之一個劑量單位分割成數分,不但製劑本身之結構特性遭受破壞,更重要的是可能導致內部劑量之不均勻,致投藥後無法預期療效。
病人服用長效製劑時,最應考慮的是投藥時距之問題。
醫護人員應將此類製劑之性質告訴病人,以免有投藥過量的情形發生。
(劉正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9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