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代樂舞與百戲】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8 07:14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代樂舞與百戲】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代樂舞與百戲

 

唐武德初(西元六一八年),沿用隋制,設九部樂(清樂、西涼、天竺、高麗、龜茲、安國、疏勒、康國、禮畢),太宗時,平高昌,盡收其樂,合前為十部,而廢去禮畢,每部均附樂人。

 

其後又分為立、坐二部,所奏樂乃隨時制作。

 

立部伎有樂(指曲舞而言)八種,除慶善樂獨用西涼樂(指樂器而言)外,餘秦皆擂大鼓,同用龜茲樂;

 

坐部伎有樂六種,除龍池樂用雅樂外,餘亦用龜茲藥。

 

立部者堂下立奏,坐部者堂上坐奏。

 

貞元十七年(八○一),驃國獻其國樂,於是又有驃樂。

 

唐代音樂大體為西域化,西域之樂,常與舞相配合,故唐世亦盛行樂舞。

 

貞觀元年(六二七)正月三日,宴群臣,奏秦王破陣樂之曲。

 

七年,太宗製破陳樂舞圖,令樂工百二十人被甲執戟而習之,凡為三變,每變作四陳,有來往疾徐擊刺之象,以應歌節。

 

玄宗酷嗜音律,開元二年(七一四),選太常子弟三百人,教為絲竹之戲,置院近梨園,故號梨園弟子,樂人、音聲人等眾至數萬。

 

安史亂後,其數大減,然大中初(八四七),太常樂工猶五、六千人。

 

女樂隸教坊,西京、東京各設二所,其妓女召入宜春院者謂之內人。

 

舞至唐末,已偏重於女性。

 

唐舞分健舞、舞,意即武舞、文舞之派別。

 

武舞手執戚,衣短小;

 

文舞手執翟,狀如鳳毛,衣長大。

 

舞曲較著者,健舞有柘枝、劍器、胡旋、胡騰等,舞有蘭陵王、春鶯囀等,又有霓裳羽衣、獅子、字舞、花舞、馬舞等。

 

室內舞場常鋪地氈,舞者多執錦帶(彩綢)或其他樂器。

 

散樂總稱為百戲,有跳丸、旋槃肋斗、跳令、擲劍、透梯,以及吐火、吞刀、神鼇負山、黃龍變(魔術)、夏育扛鼎、戴竿、絕技、拔河、打毬、波羅毬(馬毬)、乞寒(潑寒)等。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8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