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高昌國】
高昌國位於漢代車師前部之地(新疆吐魯番),前部有漢時高昌壘,漢之西域長史及戊己校尉並居於此,故以高昌為國號。
晉以其地為高昌郡,及中原亂,張軌、呂光、沮渠蒙遜等據河西,皆置郡守以統之。
北魏初,有闞爽者,自為高昌太守。
爽後為沮渠無諱所襲,奪據之。
無諱死,弟安周代立。
和平元年(西元四六○),安周為蠕蠕所并。
蠕蠕以闞伯周為王,其稱王自此始。
北魏時代,高昌王位不穩,時有更迭,然多朝貢北魏,請求內徙,亦均無成。
高昌迫於環境,又臣於蠕蠕,以及高車。
熙平元年(五一六),魏已下詔明示,不許高昌內徙。
蓋因高昌之人,雖屬漢魏遺黎,然成家立國,世積已久,一旦迫遷,難免變生肘掣。
是後又求內徙,北魏不納,然仍朝貢不絕。
高昌設官分職,仿自漢魏,文字亦同中國,兼用胡書。
有毛詩、論語、孝經,置學官弟子,以相教授。
雖習讀之,而皆為胡語。
其刑法、風俗、婚姻、喪葬,與中國小異而大同。
隋時其王麴伯雅親朝於隋,請求變胡服為隋裝,但因其先臣於鐵勒,畏鐵勒而不敢改,徒為此虛名以取悅於隋煬帝。
唐高祖武德二年(六一九),高昌王麴伯雅死,子文泰嗣,遣使告哀,唐高祖遣前河州刺史朱惠表往弔之。
太宗即位,復有貢獻,西域諸國所有動靜,莫不奏聞,唐以為耳目。
貞觀四年(六三○)冬,文泰親朝於唐,及歸,賜遺甚厚。
其妻宇文氏請預宗籍,賜姓李氏,封常樂公主,待之甚厚。
文泰歸國之後,漸不恭順,時西域諸國來唐朝貢者,皆經高昌,文泰多遏絕之。
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降唐,文泰聯合西突厥,共擊伊吾,太宗下書切責,並徵其大臣阿史那矩入朝議事,文泰不遣,另遣其長史麴雍至唐謝罪。
隋末大亂,中國之人有投奔突厥者,唐破頡利,或有奔高昌者,太宗詔文泰歸之,文泰隱蔽不遣。
集此數罪,太宗議欲伐之。
十三年(六三九),太宗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往問狀,並下璽書徵文泰入朝,文泰稱疾不至,唐始決議討伐。
當年十二月,遣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兼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等率兵討伐。
先是,薛延陀亦在是年三月,上書願為嚮導以伐高昌,太宗派唐儉,執史思力與薛延陀謀進取,同擊高昌。
麴文泰以唐去高昌遠,兵不能至,加以城郭蕭條,非隋之比。
兵多則糧運不繼,兵少則不足為患。
及聞唐兵至磧口,憂懼不知所為,因發疾而死,子智盛立。
侯君集以禮不伐喪,先攻田地城,克之,虜男女七千餘口。
智盛致書侯君集,稱得罪天子者,先王也,今已物故。
君集請其悔過出降,待罪軍門。
智盛不出,君集下令急攻。
智盛所依賴者,乃其父文泰與西突厥有約,緩急相助。
西突厥遣其葉護屯可汗浮圖城,為文泰聲援。
及君集至,西突厥可汗懼而西走千餘里,葉護以城降。
智盛無計,開門出降,時貞觀十四年(六四○)八月也。
君集分兵略地,下其城二十二,戶八千四十六,口一萬七千七百,地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九月,以高昌地為西州,可汗浮圖城為庭州,各置屬縣。
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留兵鎮守。
高昌後屬回鶻,九世紀回鶻帝國分解後,其地不屬中國,回鶻人在此地別建一回鶻國,遼人名之曰和州回鶻。
金史名其地為和州,後人亦稱火州,明時政治優勢移於吐魯番,高昌在吐魯番東三十里。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5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