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針灸大全】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4
標題: 【針灸大全】

針灸大全


書名 針灸大全


作者 徐鳳


朝代 明


年份 公元1439 年(明?正統四年)


分類 針灸


品質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87%9D%E7%81%B8%E5%A4%A7%E5%85%A8/index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4

卷之一

 

周身經穴賦


手太陰肺大指側,少商魚際兮太淵穴;


經渠兮列缺,孔最兮尺澤;


俠白共天府為鄰、云門與中府相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4

周身經穴賦


手陽明兮大腸之經,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


歷合谷、陽 之 ,過偏歷、溫溜之濱;


下迎香鼻迫。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5

周身經穴賦


胃乃足之陽明,厲兌趨乎內庭;


過陷谷、衝陽之分,見解 、豐隆之神;


下巨虛兮條口陳,上巨虛兮三裡仍;


犢鼻引入梁丘、陰市之下、伏兔上貫髀關、氣衝之經;


歸來兮水道,大巨兮外陵;


運天樞兮滑肉、禮太乙兮關門;


梁門兮承滿,不容兮乳根;


乳中之膺窗屋翳,庫房之氣戶、缺盆;


氣舍、水突、人迎、大迎;


地倉兮巨 續,四白兮承泣分;


御頰車於下關,張頭維於額垠。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5

周身經穴賦


足太陰兮脾中州,隱白出兮大指頭;


赴大都兮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


越三陰之交,而漏腹哀、食竇兮,接天 而同派;


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5

周身經穴賦


迨夫真心為手少陰。


少衝出乎小指,少府直乎神門;


陰 、通裡兮、靈道非遠;


少海、青靈兮,極泉何深。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5

周身經穴賦


手之太陽,小腸之滎。


路從少澤,步前谷、後 之隆;


道遵腕骨,觀陽谷、養老之崇;


得支見天容;


匪由顴 ,曷造聽宮。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5

周身經穴賦


足膀胱兮太陽,交背部之二行。


窮至陰於通谷之口,尋束骨於京骨之鄉;


申脈命仆參以前導、殷門以相從,承扶、秩邊而胞肓;


入志室兮肓門、胃倉,開意舍兮振彼陽綱;


出魂門兮膈關,乃噫嘻乎神堂;


膏肓兮在四椎之左右,魄戶兮隨附分而會陽;


下、中、次、上之 ,白環中膂之房;


膀胱俞兮小腸,大腸俞兮在傍;


三焦腎俞兮胃俞接,脾、膽、肝、膈兮心俞當;


厥陰、肺俞之募,風門、大杼之方;


天柱豎兮玉枕絡卻,通天豁兮見彼承光;


自五處、曲差而下,造攢竹、睛明之場。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6

周身經穴賦


足少陰兮腎屬,涌泉流於然谷;


太 、大鐘兮水泉緣,照海、復溜兮交信續;


從築賓兮上陰門肅;


步廊、神封而靈墟存,神藏、 中而俞府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6

周身經穴賦


手厥陰心包之絡,中衝發中指之奇;


自勞宮、大陵而往,逐內關、間使而馳;


叩 門於曲澤,酌天泉於天池。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6

周身經穴賦


手少陽三焦之脈,在小指次指之端;


關衝聞乎液門,中渚、陽池、外關;


支溝、會宗、三陽息定而角孫近耳,絲竹空而和 倒懸;


耳門既辟,夏蚋聞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6

周身經穴賦


足少陽兮膽經,穴乃出乎竅陰;


溯俠谿兮地五會,過臨泣兮 墟平;


懸鐘兮陽輔、光明,外夫帶脈,詢至京門;


日月麗兮輒筋榮,淵腋泄兮肩井盈;


臨風池兮腦空鳴,窮竅陰兮完骨明;


舉浮白於天沖,接承靈於正營,目窗兮臨泣,陽白兮本神;


率谷回兮曲鬢出,懸厘降兮懸顱承;


頷厭兮佳客主人,聽會兮童子 迎。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6

周身經穴賦


厥陰在足,肝經所終。


起大敦於行間,循太衝於中封,蠡溝、中都之會,膝關、曲泉之宮;


襲陰包於五裡兮,陰廉乃發;


尋羊矢於章門兮,期門可攻。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6

周身經穴賦


至若任脈行乎腹與胸,承漿泄兮廉泉通;


窺天突與璇璣,搗華蓋於紫宮;


登玉堂兮膻中逢,鴻;


石門直兮關元、中極,曲骨橫兮會陰乃終。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7

周身經穴賦


督脈行乎背部中,兌端接兮 交從。


素 在鼻兮,水溝疏通;


神庭入發兮,上星 朦;


囟會:身柱縹於神道兮,靈台穹窿;


至陽立下,筋縮脊中;


接脊懸樞,命門重重;


歌陽關兮舞腰俞,愿長強兮壽無窮。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7

十二經脈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 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


所生病者為氣咳,喘喝煩心胸滿結, 臂之內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


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痛風汗出。


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變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7

十二經脈歌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廉出合谷,兩筋歧骨循臂膀,入肘外廉循 外,肩端前廉柱骨傍,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上入頸,斜貫頰前下齒當,還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此經血盛氣亦盛,是動頸腫並齒痛;


所生病者為鼽衄,目黃口乾喉痹生,大指次指難為用,肩 外側痛相仍。


氣有餘兮脈熱腫,虛則寒栗病偏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7

十二經脈歌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耳前發際至額顱,遂由髀關抵膝臏, 跗中指內間同;


一支下膝注三裡,前出中指外間通;


一支別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經盡矣。


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淒淒惡寒畏見人。


忽聞木聲心振惕,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仍賁響,凡此諸疾皆 厥。


所生病者為狂瘧,濕溫汗出鼻流血,口唇裂又喉痹,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 外廉,足跗中指俱痛徹。


有餘消穀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7

十二經脈歌


太陰脾起足大指,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 循 脛膝裡,股內前廉入腹中,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


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疸發身黃大指痿。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7

十二經脈歌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


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咽喉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 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8

十二經脈歌


手太陽經小腸脈,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上循 外出後廉,至目銳 卻入耳,復從耳前仍上頰,抵鼻升至目內 ,斜絡於顴別絡接。


此經少氣還多血,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猶當細分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8

十二經脈歌


足經太陽膀胱脈,目內 上懸額尖。


支者巔上至耳角,直者從巔腦後懸。


絡腦還出別下項,貫胛俠脊過髀樞,髀外後廉 中合,下貫 內外踝後,京骨之下指外側。


是經血多氣少也,是動頭痛不可當,項如拔兮腰似折,髀樞痛徹脊中央, 如結兮 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


所生瘧痔小指廢,頭囟頂痛目色黃,腰尻 腳痛連背,淚流鼻HT 及癲狂。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8

十二經脈歌


足經腎脈屬少陰,小指斜透涌泉心,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 內侵,出 內廉上股內,。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飢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 氣不足,心懸如飢常惕惕。


所生病者為舌乾,口熱咽痛氣賁逼,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痿厥嗜臥體怠惰,足下熱痛皆腎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8

十二經脈歌


手厥陰心主起胸,屬包下膈三焦宮。


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下連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內,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心中澹澹或大動,善笑目黃面赤色。


所生病者為心煩,心痛掌熱病之則。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8

十二經脈歌


手經少陽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肘後 外循肩上,旋,是動耳鳴喉腫痹;


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 ,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亦如廢。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8

十二經脈歌


足脈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銳 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手少陽前至肩上,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屬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街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指次指分;


一支別從大指去,三毛之際接肝經。


此經多氣乃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所生頭痛連銳 ,缺盆腫痛並兩腋,馬刀俠癭生兩旁,汗出振寒 瘧疾,胸脅髀膝至 骨,絕骨踝痛及諸節。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9

十二經脈歌


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上踝交出太陰後,脈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小腹腫,面塵脫色及咽乾。


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證還須仔細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9

十二經本一脈歌


中焦肺起脈之宗,出手大指之端沖。


大腸即起手次指,上行環口交鼻裡。


胃經源又下鼻交,小腸從手小指起,上斜絡顴目內 。


膀胱經從目內生,至足小指外側行。


腎脈動於小指下,起注胸中過腹胯。


心包出處又連胸,循手小指次指中。


三焦起手次指側,環走耳前目銳息。


膽家接生目銳傍,走足大指三毛上。


足肝就起三毛際,注入肺中循不已。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9

經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腸商陽迎香二。


足胃厲兌頭維三,脾部隱白大包四。


手心少衝極泉來,膽家竅陰童子 ,厥肝大敦期門已。


十二經穴始終歌,學人銘於肺腑記。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9

十五脈絡歌


人身絡脈一十五,我今逐一從頭數。


手太陰絡為列缺,手少陰絡即通裡。


手厥陰絡名內關,足少陽絡是光明,足太陰絡公孫寄。


足少陰絡為大鐘,足厥陰絡蠡溝配。


陽督之絡號長強,陰任之絡為屏翳。


脾之大絡大包是,十五絡穴君須記。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9

經脈氣血多少歌


多氣多血經須記,大腸手經足經胃。


少血多氣有六經,三焦膽腎心脾肺。


多血少氣心包絡,膀胱小腸肝所異。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39

禁針穴歌


禁針穴道要先明,腦戶囟會及神庭。


絡卻玉枕角孫穴,顱囟承泣隨承靈。


神道靈台膻中忌,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倫。


石門針灸應須知,女子終身無妊娠。


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


肩井深時人悶倒,三裡急補人還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0

禁灸穴歌


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啞門及風府,天柱素 臨泣上,睛明攢竹迎香數。


禾 顴 絲竹空,經渠天府及中衝,陽關陽池地五會。


隱白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還陰市,伏兔髀關、委中穴,殷門申脈承扶忌。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0

血忌歌


行針須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宮,七辰八戌九居已,十亥十一午正當,臘子更加逢日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0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廿一起,足拇鼻柱手小指。


初二十二廿二日,外踝發際外踝位。


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廿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


初七十七二十七,內踝氣衝及在膝。


初八十八廿八辰,腕內股內又在陰。


初九十九二十九,在尻在膝足脛後。


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內踝足跣覓。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0

九宮尻神歌


尻神所在足根由,坤內外踝聖人留,震宮牙 分明記,巽位還居乳口頭,中宮肩骨連尻骨,面目背從干上游,手膊兌宮難砭灸,艮宮腰項也須休,離宮膝肋針難下,坎肘還連肚脈求。


為醫精曉尻神法,萬病無干禁忌憂。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0

尻神之圖


此乃神農所制。


一歲起坤,二歲震,逐年順飛九宮,周而復始,行年到處,則所生敗體,切忌針灸。


若誤犯之,重則喪命,輕則發癰疽之疾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0

太乙人神歌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


春分左脅倉門震,乙卯日見定為仇。


立夏戊辰己巳巽,秋分倉果西方兌,辛酉還從右脅謀。


立冬左足加新洛,戊戌己亥乾位收。


冬至坎方臨葉蟄,壬子腰尻下竅流。


五臟六腑並臍腹,招搖戊己在中州。


潰治癰疽當須避,犯其天忌疾難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1

孫思邈先生針十三鬼穴歌


百邪顛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


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


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


一針人中鬼宮停,四針掌後大陵穴,入寸五分為鬼心。


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 ,第六卻尋大杼上,入發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


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


九針間使鬼市上,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 。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


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


此是先師真口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1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裡起璇璣。


脾病血氣先合谷,香港腳 疼肩井先,次尋三裡陽陵泉。


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涌泉。


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裡內。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


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衝陽。


牙疼頭痛兼喉痹,先刺二間後三裡。


胸膈痞滿先陰交,針到承山飲食喜。


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裡。


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三裡先後看。


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


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靈。


此是桑君真口訣,時常莫作等閑輕。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1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裡內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衝昆侖穴。


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


合擔用法教開徹。


至人可傳受,匪人莫浪說。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1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裡足膝下,三寸兩筋間。


能除心腹痛,善治胃中寒。


腸鳴並泄瀉,腫滿腳脛 。


傷寒羸瘦損,氣蠱疾諸般。


人過三旬後,針灸眼重觀。


取穴舉足取,去病不為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內庭足指內,胃脘屬陽明。


善療四肢厥,喜靜惡聞聲。


耳內鳴喉痛,數欠及牙疼。


瘧疾不思食,針後便惺惺。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曲池曲肘裡,曲骨陷中求。


能治肘中痛,偏風半不收。


彎弓開不得,臂瘓怎梳頭。


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


遍身風疙瘩,針後即時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


頭疼並面腫,瘧疾熱又寒。


體熱身汗出,目暗視朦朧。


牙疼並鼻衄,口禁更難言。


針入看深淺,令人病自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委中曲 裡,動脈正中央。


腰重不能舉,沉沉俠脊梁。


風癇及筋轉,熱病不能當。


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承山在魚腰, 腸分肉間。


善理腰疼痛,痔疾大便難。


香港腳足下腫,兩足盡寒酸。


霍亂轉筋急,穴中刺便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太衝足大指,節後三寸中。


動脈知生死,能除驚癇風。


咽喉腫心脹,兩足不能動。


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


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3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昆侖足外踝,後跟微脈尋。


膊重腰尻痛,陽踝更連陰。


頭疼脊背急,暴喘滿中心。


踏地行不得,動足即呻吟。


若欲求安好,須尋此穴針。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3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環跳在足髀,側臥下足舒。


上足屈乃得,針能廢毒軀。


冷風並冷髀,身體似纏拘。


腿重痛甚,屈伸轉側噓。


有病須針灸,此穴最蘇危。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3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陽陵泉膝下,外廉一寸中。


膝腫並麻木,起坐腰背重。


面腫胸中滿,冷痹與偏風。


努力坐不得,起臥似衰翁。


針入五分後,神功實不同。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7 22:43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通裡腕側後,掌後一寸中。


欲言言不出,懊 在心中。


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


平聲仍欠數,喉閉氣難通。


虛則不能食,咳嗽面無容。


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8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列缺腕側上,鹽指手交叉。


專療偏頭患,偏風肘木麻。


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


若能明補瀉,應手疾如拿。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8

四總穴歌


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9

千金十一穴歌


三裡內庭穴,肚腹中妙訣。


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


腰背痛相連,委中昆侖穴。


胸項如有千金穴。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9

治病十一證歌


攢竹絲竹主頭疼,偏正皆宜向此針。


更去大都除瀉動,風池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針瀉,永與除 病不侵。


依此下針無不應,管教隨手便安寧。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9

治病十一證歌


頭風頭痛與牙疼,合谷三間兩穴尋。


更向大都針眼痛,太淵穴內用行針。


牙痛三分針呂細,齒疼依前指上明。


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細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9

治病十一證歌


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


耳門又瀉三分許,更加七壯灸聽宮。


大腸經內將針瀉,曲池合谷七分中。


醫者若能明此理,針下之時便見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09

治病十一證歌


肩背並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


未愈尺澤加一寸,更於三間次第行。


各入七分於穴內,少風二府刺心經。


穴內淺深依法用,當時蠲疾兩三經。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0

治病十一證歌


咽喉以下至於臍,胃脘之中百病危。


心氣痛時胸結硬,傷寒嘔噦悶涎隨。


列缺下針三分許,三分針瀉到風池。


二手三間並三裡,中衝還刺五分依。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0

治病十一證歌


汗出難來刺腕骨,五分針瀉要君知。


魚際經渠並通裡,一分針瀉汗淋漓。


手指三間及三裡,大指各刺五分宜。


汗至如若通遍體,有人明此是醫師。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0

治病十一證歌


四肢無力中邪風,眼澀難開百病攻。


精神昏倦多不語,風池合谷用針通。


兩手三間隨後瀉,三裡兼之與太衝。


各入五分於穴內,迎隨得法有神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0

治病十一證歌


風池手足指諸間,右瘓偏風左曰癱。


各刺五分隨後瀉,更灸七壯便身安。


三裡陰交行氣瀉,一寸三分量病看。


每穴又加三七壯,自然癱瘓即時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1

治病十一證歌


瘧疾將針刺曲池,經渠合谷共相宜。


五分針刺於二穴,瘧病纏身方得離。


未愈更加三間刺,五分深刺莫憂疑。


又兼氣痛增寒熱,間使行針莫用遲。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1

治病十一證歌


腿膝腰疼痞氣攻,髖骨穴內七分窮。


更針風市兼三裡,一寸三分補瀉同。


又去陰交瀉一寸,行間仍刺五分中。


剛柔進退隨呼吸,去疾除 捻指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1

治病十一證歌


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便宜。


左病針右右針左,依此三分瀉氣奇。


膝痛三分針犢鼻,三裡陰交要七次。


但能仔細尋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時。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1

流注指微賦


疾居榮衛,扶救者針。


觀虛實於瘦肥,辨四時之淺深。


是見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溪穀;


迎風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論中,頤義成賦,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


每披文而參其法,篇篇之旨審存沉至危篤,刺之勿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2

流注指微賦


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流口溫針,陽日氣引,逢陰血暖牢寒濡。


深求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


陰俞六十臟主,陽穴七十腑收。


刺陽經者,可臥針而取;


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


呼為迎而吸作補,逆為鬼而從何憂。


淹疾延患,著灸之由。


躁煩藥餌而難極,必取八會;


癰腫奇經而蓄邪,纖猶砭況夫甲膽乙肝,丁心壬水,生我者號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滎乃邪在,秋經冬合乃刺矣。


痛實癢虛,瀉子隨母要指。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2

流注指微賦


想夫先賢迅效,無出於針;


今人愈疾,豈離於醫。


徐文伯瀉孕於苑內,斯由甚速;


范九思療咽於江夏,聞見言稀。


大抵古今遺跡,後世皆師。


王纂針昧而立康,獺從被出,;


秋夫療鬼而馘效,魂免傷悲。


慨法,裡外之絕,羸盈必別。


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HT ;


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


又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遇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


逢達人示教,則表我秩危。


男女氣脈行分時合,度養時刻注穴,穴須依今,詳定疾病之儀,神針法式。


廣搜《難》、《素》之秘密文辭,深考諸家之肘亟妙臆。


故稱瀘江流注之指微,以為後學之規則。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2

通玄指要賦


必欲治病,莫如用針。


巧運神機之妙,功開聖理之深。


外取砭針,能蠲邪而輔正;


中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


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


或溝渠溪穀以岐異,或山海丘陵而隙共。


斯流派以難暌,在條綱而有統。


理繁而昧,縱補瀉有何功,法捷而明,曰迎隨而得用。


且如行步難移,太衝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強痛,神門去心性之呆痴。


傷風項急,始求於風府;


頭暈目眩,要覓於風池。


耳閉須聽會而治也,眼痛則合谷以推之。


胸結身黃,瀉涌泉而即可;


腦昏目赤,瀉攢竹以便宜。


若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


牙齒痛呂細堪治,頭項強承漿可保。


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


腹膨而脹,奪內庭以休遲;


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2

通玄指要賦


大抵腳腕痛,昆侖解圍;


股膝疼,陰市能醫。


癇發顛狂兮,憑後 而療理;


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


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


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裡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黃。


然谷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眵昏冷淚,臨泣尤準。


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以見越人治尸厥於維會,隨手而蘇;


文伯能瀉死胎於陰交,應針而殞。


聖人於是察麻與痛,分實與虛。


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之。


是故濟母而裨其不足,,躋斯民於壽域。


機微已判,彰往古之玄盡。


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


肩背疼,責肘前之三裡。


冷痹腎余,取定陽陰之上。


連臍腹後以安然;


腰背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針之士,於此理苟明者焉。


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3

靈光賦


黃帝岐伯針灸訣,依他經裡分明說。


三陰三陽十二經,更有兩經分八脈。


靈光典注極幽深,。


治氣上壅足三裡,天突宛中治喘痰。


心痛手顫針少海,少澤應除心下寒。


兩足拘攣覓陰市,五跟痛在仆參求,承山筋轉並九痔。


足掌下去尋涌泉,此法千金莫妄傳。


此穴多治婦人疾,男蠱女孕兩病痊。


百會鳩尾治痢疾,大小腸俞大小便。


氣海血海療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堅。


傷寒過經期門應,氣刺兩乳求太淵。


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


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


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


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


陰蹺陽蹺兩踝邊、香港腳四穴先尋取。


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裡,諸穴一般治香港腳,在腰玄機宜正取。


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針灸一穴數病除,學人尤宜加仔細。


悟得明師流注法,頭目有病針四肢。


針有補瀉明呼吸,穴應五行順四時。


悟得人身終造化,此歌依舊是筌諦。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3

席弘賦


凡欲行針須審穴,要明補瀉迎隨訣。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陰陽男女別。


氣刺兩乳求太淵,誰知天突治喉風,虛喘須尋三裡中。


手連肩脊痛難忍,合谷針時要太衝。


曲池兩手不如意,合谷下針宜子細。


心疼手顫少海間,若要除根覓陰市。


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3

席弘賦


五般肘痛尋尺澤,太淵針後卻收功。


手足上下針三裡,食癖氣塊憑此取。


鳩尾能治五般癇,若下涌泉人不死。


胃中有積刺璇璣,三裡功多人不知。


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


大杼若連長強尋,氣滯腰疼不能立。


橫骨大都宜急救。


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裡隨呼吸。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3

席弘賦


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猶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婦人生產難。


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裡穴。


若能補瀉五會間,且莫逢人容易說。


睛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


人中治癇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


水腫水分兼氣海,皮肉隨針氣自消。


冷嗽先宜補合谷,卻須針瀉三陰交。


牙齒腫痛並咽痹,二間陽 疾怎逃。


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消風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3

席弘賦


若針肩井須三裡不刺之時氣未調。


最是陽陵泉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


委中腰痛腳攣急,取得目眩針魚腹,承山昆侖立便消。


肚疼須是公孫妙,內關相應必然瘳。


冷風冷痹疾難愈,環跳腰間針與燒。


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


陽明二日尋風府,嘔吐還須上脘療。


婦人心痛心俞穴,男子 疼三裡高。


小便不禁關元好,大便閉澀大敦燒。


髖骨腿疼三裡瀉,復溜氣滯便離腰。


從來風府最難針,卻用功夫度淺深。


倘若膀胱氣未散,更宜三裡穴中尋。


若是七疝小腸痛,照海陰交曲泉針。


又是應時求氣海,關元同瀉效如神。


小腸氣撮痛連臍,速瀉陰交莫得遲。


良久涌泉針取氣,此中玄妙少人知。


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


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連臍不休,手中三裡便須求。


下針麻重即須瀉,得氣之時不用留。


腰連胯痛急必大,便於三裡攻其隘,下針一瀉三補之,氣上攻噎只管在,噎不住時氣海灸,定瀉一時立便瘥。


補自卯南轉針高,瀉從卯北莫辭勞。


逼針瀉氣便須吸,若補隨呼氣自調。


左右捻針尋子午,抽針瀉氣自迢迢。


用針補瀉分明說,更用搜窮本與標。


咽喉最急先百會,太衝照海及陰交。


學人潛心宜熟讀,席弘治病最名高。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4

卷之二

 

標幽賦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


夫今人愈疾,豈離於醫治。


劫病之功,莫妙於針刺。


故經云: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正此之謂。


察歲時於天道。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4

標幽賦


夫人身十二經,三百六十節,以應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歲時者,春暖、夏熱、秋涼、冬故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春傷於風,夏必飧泄;


夏傷於暑,秋必 瘧;


秋傷於濕,上逆而咳。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焉。


是故天溫月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


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滯而衛氣沉。


月始生,則氣血始精,衛氣始行;


月廓滿,則氣血實,肌肉生;


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4

標幽賦


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天寒無刺,天溫無疑;


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天時而調之。


若日月生而瀉,是謂臟虛;


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名曰重實。


月廓空而治,是謂亂經。


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又曰:天有五運,金水木火土也;


地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熱也。


學人必察斯焉。


定形氣於予心。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4

標幽賦


經云:凡用針者,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


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必先去其血,危。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


形氣相得者,生,不調者病,相失者死。


是故色脈不順而莫針,戒之戒之。


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4

標幽賦


經云:病有沉浮,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


過之則內傷,不及則外壅,外壅則邪從春夏之人,陽氣輕浮,肌肉瘦薄,血氣未盛,宜刺之淺。


秋病在肌肉血脈,冬病在筋骨。


秋冬二俞,秋刺十二經,冬刺十二合,以配木火土金水。


理見子午流注。


不窮經絡陰陽,須逢禁刺。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5

標幽賦


經有十二:手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絡,太陽小腸,少陽三焦,陽明大腸;


足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太陽膀胱,少陽膽,陽明胃也。


絡有十五:肺絡列缺,心絡通裡,心包絡內關,小腸絡支正,三焦絡外關,大腸絡偏歷,脾絡公孫,腎絡大鐘,肝絡蠡溝,膀胱絡飛揚,膽絡光明,胃絡豐隆,陰蹺絡照海,陽蹺絡申脈脾之大絡大包,督脈絡長強,任脈絡屏翳也。


陰陽者,天之陰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5

標幽賦


言身。


是以春夏之病在陽,秋冬之病在陰,皆視其所在,與施針石也。


又言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


陽中之陰,肺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陰中之陽,肝也;


陰中之至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是以應天之陰陽。


學人苟不明此經絡、陰陽升降,左右不同之理,如病在陽明,反攻厥陰,病在太陽,反和太陰,遂致賊邪未除,本氣受弊,則有勞無功,禁刺之犯,豈可免哉。


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


臟者,心、肝、脾、肺、腎也。


腑者,膽、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也。


虛者癢麻也,實則瀉脾土。


又且本經亦有子母,如心之虛,取少海穴以補之,實則取少府穴以瀉之。


諸經皆然,並不離乎五行相生之理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5

標幽賦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


穴出云門,抵期門而最後。


此言平人氣象氣脈,行於十二經,一周為身,除任督之外,計三百九十三穴。


一日一夜有百肺脈生自中焦中府穴,出於云門起,至少商穴止。


卯時陽明大腸經,自商陽穴至迎香穴。


辰時陽明胃經,自頭維至厲兌。


巳時太陰脾經,自隱白至大包。


午時少陰心經,自極泉至少衝。


未時太陽小腸經,自少澤至聽宮。


申時太陽膀胱經,自睛明至至陰。


酉時少陰腎經,自涌泉至俞府。


戌時心包絡,自天池至中衝。


亥時少陽三焦經,自關衝至禾 。


子時少陽膽經,自童子 至竅陰。


丑時厥陰肝經,自大敦至期門而終。


經有十二,別絡走三百余支。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5

標幽賦


十二經者,即手足三陰三陽之正經也。


別絡者,除十五絡,又有橫絡、絲絡、孫絡,不知其紀,散走於三百余支之脈也。


正側偃伏,氣血有六百余候。


此言經絡或正或側,或仰或覆,而氣血循行孔穴,一周於身,榮行脈中,三百余候,衛行脈外,三百余候。


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


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此言經絡陰升陽降氣血出入之機,男女無以異矣。


要識迎隨,須明順逆。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5

標幽賦


迎隨者,要和榮衛之流注,經脈之往來也。


明其陰陽之經,逆順而取之。


迎者,以針頭朝其知隨,令氣必和,和氣之方,必通陰陽升降上下,源流往來,逆順之道明矣。


況夫陰陽氣血,多少為最。


厥陰太陽,少氣多血;


太陰少陰,少血多氣;


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


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


此言三陰三陽,氣血多少之不同,取之必記為最要也。


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


言用針者,先明正文氣血之多少,次觀針氣之來應也。


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6

標幽賦


輕浮、滑虛、慢遲也。


入針之後,值此三者,乃真氣之未到也。


沉重、澀滯、緊實也。


入針之後,值此三者,是正氣之已到也。


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


留,住也;


疾,速也。


此言正氣既至,必審寒熱而施之。


故經云:刺熱須至寒者,必留針。


穴急捫。


未至也,據虛實而 氣。


此言針氣之未來也。


經云:虛則推內進搓,以補其氣。


實則循捫彈怒,以引其氣。


氣之至,如魚吞釣餌之浮沉;


氣未至,如閉處幽堂之深邃。


邃氣既至,則針自澀緊,似魚吞釣,或沉或浮而動。


其氣不來,針自輕滑,如閉居靜室之中,寂然無所聞也。


氣至速而效速,氣遲至而不治。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6

標幽賦


言下針若得氣來速,則病易痊,而效亦速也。


氣若來遲則病難愈,而有不治之憂。


故賦云:氣速效速,氣遲效遲,候之不至,必死無疑矣。


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可應,眾穴主持。


昔黃帝制九針者,上應天地,下應陰陽四時。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


一曰 針以應天,長一寸六分,頭尖末銳,去瀉陽氣。


二曰員針以應地,長一寸六分,針如卵形,楷磨分肉間,不四曰鋒針,以應四時,長一寸六分,刃三隅,以發痼疾。


五曰鈹針,以應五音,長四寸,廣二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曰毫針,以應七星,長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癢,以取痛痹。


八曰長針,以應八風,長七寸,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


九曰大針,以應九野,長四寸,其鋒微員,尖如挺,以瀉機關之水。


九針畢矣。


此言九針之妙,毫針最精,能應七星,又為三百六十穴之備也。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6

標幽賦


本形,言針也,針本出於金。


古人以砭石,今人以針代之。


蠲,除也。


邪氣盛,針能除之。


扶,輔也。


正氣衰,針能輔也。


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


此言針有長短,猶水之長短也。


人之氣血凝滯而不通,猶水之凝滯而不通也。


水之不通,決之使流於湖海。


氣血不通,針之使周於經絡,故言針應水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6

標幽賦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


此言木有斜正,而用針亦有或斜或正之不同,刺陽經者,必斜臥其針,無傷其衛;


刺陰分者,必正立其針,毋傷其榮。


故言針應木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6

標幽賦


口藏比火,進陽補羸。


口藏,以針含於口也。


氣之溫,如火之溫也。


羸,瘦也。


凡欲下針之時,必效仿真人,口溫針暖,使榮衛相接。


進己之陽氣,補彼之瘦弱。


故言針應火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6

標幽賦


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


循者,用手上下循之,使氣血往來也。


機捫者,針畢以手捫閉其穴,如用土填塞之義。


故言針應土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7

標幽賦


實應五行而可知。


五行者,金水木火土也。


此結上文,針能應五行之理可知矣。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


言針雖但長一寸六分,能巧運神機之妙,中含水火,回倒陰陽,其理最玄妙也。


或細楨於毫發,同貫多岐。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7

標幽賦


楨,針之干也。


岐,氣血往來之路也。


言針之干雖如毫發之微小,能貫通諸經血氣之道路也。


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


平,治也;


調,理也。


言針能調治臟腑之疾。


有寒則溫之,有熱則清之。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7

標幽賦


拘攣者,筋脈之拘束也,閉塞者,氣血不通也。


八邪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也。


言疾有攣閉者,必驅散八風之邪也。


寒熱痛痹,開四關而已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7

標幽賦


寒者,身作顫而發寒也。


熱者,身作潮而發熱也。


痛,疼痛也。


痹,麻木也。


四關者,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太衝 合谷是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7

標幽賦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


即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針者,必使患者精神已朝,而後方可入針。


既刺之,必使患者精神才定,而後施針行氣自緊澀,可與依法察虛實而施之。


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


言欲下針之時,必取陰陽氣血多少為主,詳見上文。


下手處,認水木是根基。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8

標幽賦


下手,亦言用針也。


水者,母也。


木者,子也。


是水能生木也。


是故濟母裨其不足,奪子平其有餘。


此言用針必先認子母相生之義。


舉水木而不及土金火者,省文也。


天、地、人三才也。


涌泉同璇璣、百會。


百會一穴在頭,以應乎天;


璇璣一穴在胸,以應乎人;


涌泉二穴在足掌心,以應乎地,是謂三才也。


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8

標幽賦


大包二穴在乳後,為上部。


天樞二穴在臍傍,為中部。


地機二穴在足 ,為下部。


是謂三部也。


陽蹺、陽維並督脈,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陽蹺脈起於足跟中,循外踝,上入風池。


陽維脈維持諸陽之會。


如腑會太倉之類。


督脈起自腰、腿在表之疾也。


陰蹺、陰維、任、衝、帶,去心腹脅肋在裡之凝。


陰蹺脈,亦起於足跟,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陰維脈,維持諸陰之交,如足太陰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如系帶也。


言此奇經五脈屬陰,能治心腹脅肋在裡之疾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12-8 12:18

標幽賦


二陵、二蹺、二交,似續而交五大。


二陵者,陰陵,陽陵也。


二蹺者,陰蹺、陽蹺也。


二交者,陰交、陽交也。


續,接續也。


五大者,五體也。


言此六穴,遞相交接於兩手兩足並頭也。


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列兩支。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