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抗毒蕈藥物】
此類藥物原先稱副交感神經阻斷藥,但因副交感神經-效果器接合受體為乙醯膽素的毒蕈鹼接受體,因此稱為抗毒蕈藥較佳;
又因具解除平滑肌器過度緊張之痙攣作用,亦可稱為抗痙藥。
其中以阿託品為最具代表性之藥物。
此類藥物大抵上可區分成下列幾類:一、顛茄鹼及半合成衍生物鹼:如阿託品、后馬託品、莨菪鹼。
二、合成四級鍰化合物:如Methantheline,Propantheline。
三、其他合成藥物:如Cyclopentolate,Eucatropine,Topicamid…等。
抗毒蕈藥物作用的機轉是與乙醯膽素競爭毒蕈鹼接受體,與乙醯膽素的分泌無關。
各器官對抗毒蕈藥物的敏感度不同,當小劑量時,唾液、支氣管、汗的分泌受抑制;
中等量時,散瞳、眼的調節障礙、心跳增加;
大量時,膀胱障礙、消化管緊張、胃液分泌受阻。
故本類藥物用於抗痙時,常伴有口乾、視覺不清、便祕,及小便不能等副作用。
此類藥物的臨床用途為:一、解痙作用-解除消化道、膽管、尿道、子宮、支氣管平滑肌之痙攣。
二、抗分泌作用-減低汗、胃液、唾液,及支氣管之分泌。
三、散瞳作用-用於眼底檢查。
四、使心跳增加。
五、治療帕金遜氏病。
(蔡輝彥、林文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1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