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定窯】
定窯,是中國北方白瓷的中心,始於唐,為邢窯的後繼者,在五代時期就已經發達。
以往文獻多記載窯址在河北正定,民國三十八年,經日人小山富士夫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瓷村發現古窯址。
近年又多次發掘調查,發現了最下層堆積著晚唐的破片;
中層的是五代時就已大量生產;
最上層為印花、畫花的薄瓷片,是屬於北宋中期以後,在政和、宣和年間。
這些薄瓷片,胎質堅緻,釉澤瑩潤,花紋優美,確是很精進的品種;
且有些是官窯性質的,如「尚食局、禁苑、奉華、官」等胎上刻字破片的發現,便可證明。
另在西燕山遺址發現粗瓷片的堆集,以及各地普遍發現的定窯瓷器及破片,又能證明定窯在北宋早期以後,也曾大量燒造民間使用的瓷器。
定窯以燒造白瓷為主,也燒顏色釉,如紅定、紫定和黑定等。
定窯,從北宋起,地位增高,各地倣製者頗多。
在定窯本身概念中,就孳乳出各種名稱,單就白定一種,就有土定、粉定之分。
土定,有瓦胎和陶胎兩種。
瓦胎為淡赤色的土質,陶胎為白土而略黃,質皆鬆,體較厚;
袖色白色中閃黃或閃赤,容易剝落,或有大開片,是原始的及民用的定器。
粉定,是進步的及官用的定器,有陶胎和瓷胎,胎質緻密而體薄,釉色純白如牛乳者,或帶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紋,釉面凝聚,如有淚痕。
(譚旦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8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