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卷軸】
自從以縑帛及紙張做為書寫材料以後,由於質柔而輕便,收藏時可以捲成一束,用時則可以舒展,於是圖書有了卷子的形式。
為了便於舒展,就在卷心貫上一根軸,兩端長於卷外,像車軸一樣,所以稱之為卷軸。
這種裝潢形式的圖書,是以軸為中心,由左向右捲起而成一束。
卷的右端是書首。
為了保護書首,往往在其前面留下一段空白,或者粘上一段無字的紙或縑,叫做褾。
隨著著作內容的多少,卷子有長短的不同。
通常長度在一、二丈之間,短卷有時只有幾尺,可是敦煌發現的卷子,有的長到三、四丈。
卷子捲好之後,用帶子扎起,帶通常是絲織品。
為了便於尋找,卷子外端題有書名。
卷子平放在書架上,軸端向外,便於抽出和插入,所以叫做插架。
但插架後的卷子,常看不到書名,於是在軸頭掛上一個小牌子,上寫簡單的書名和卷次,這叫做籤。
每五卷或十卷常常用一塊布裹起,叫做帙。
卷、軸、褾、帶、籤、帙是卷軸制度的主要組織內容。
卷軸的材料,普通就是一般的紙和帶漆或不帶漆的細木棒。
有些比較考究的,往往用絲織的綾、錦做褾,配上絲織的彩帶,而軸則用象牙、珊瑚、金、玉等貴重材料。
韓愈有詩云:「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
可見古時對卷軸裝飾的考究。
(吳哲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5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