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波】
kinematicwave
【辭書名稱】力學名詞辭典
在淺水波理論中,如果運動方程式之各項,除了摩擦力與重力被保留外,其餘都被視為較次要的因子而省略,則摩擦水頭與重力水頭達成平衡。
亦即:經過如此簡化以後,單位寬度之流量q與水深h便可以下列表示:式中,α,m為係數。
如果吾人再引進連續方程式第(2)、(3)兩式為Lighthill與Whitham兩人首先提出,稱為運動波簡化式,因為波的運動行為必須經由連續方程式之考量,而且q與h可以分開來解,簡化了在淺水波理論中流量與水深必須連合的複雜性。
運動波雖然簡化了明渠流之複雜方程式,但因為只解連續方程式,初始及邊界條件亦只能放在連續方程式上,所以運動波理論便沒有辦法反應回水效應,水面線之變化僅能藉運動波之傳遞方式,亦即向下游傳播,而無法反應動力之行為。
如果要考慮這些缺點,則必須使用完整之淺水波理論,亦即動力波理論。
Woolhiser與Liggett提出當流況為超臨界流及運動流數(kinematicflownumber):上式中,S0為坡度;
L0為渠長;
H0為對應之正常水深;
F0為對應之福祿數。
當k值很大時,運動波與動力波之結果相差有限,因此,在長又陡又粗糙之漫地流,當雨勢較小時,可以運動波來模擬水流之運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