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埃利亞學派】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5 15:56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埃利亞學派】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埃利亞學派

 

埃利亞學派,為希臘早於蘇格拉底期的一派哲學思想,以其產地埃利亞(或稱伊利亞,希臘原文為Elea,是地中海一島名)得名。

 

此派思想開始利用抽象的思維法則,探討思想本身的不變性與永恆性,因而認為感官世界的變化無常,著實只是假象;

 

宇宙萬物背後的真象,是那永恆不變的「存在」概念。

 

「有就是有」,「無就是無」,「無不可能為有」,「有不可能為無」的直觀思考,原就是埃利亞學派思想的最原始公式;

 

這公式後來演變成亞里斯多德邏輯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埃利亞學派以「靜」態的思維,作為動態字宙的根本,以永恆不變的理念,作為變化無常的塵世的真象。

 

其思想的演變經過師徒三代:色諾芬尼(Xenophanes,約西元前五七○~前四七五年)、帕米尼德斯(Parmenides,約前五四○~前四七○)、齊諾(Zenon,約前四九○~前四三○)。

 

色諾芬尼最先反對荷馬詩篇中的眾神,而且更反對荷馬把眾神擬人化;

 

他反對眾神的理由是:真神祇能有一個,而不會有許許多多的神明,在天庭間你爭我奪;

 

他反對神的擬人化,以為神應是精神體,不應該有任何肉體或物質的束縛。

 

因而,色氏結論出神的唯一性、超越性、絕對性;

 

而以為唯有這獨一無二的真神,才是宇宙的太始。

 

色氏弟子帕米尼德斯,更進一步探討思想與存在的關係,以為清晰明瞭的思想,才是變幻無常世界的基礎,以為看得見的變幻,不是真實的存在,唯有想得通的思想法則,才是真正的存在。

 

而在「有就是有,無就是無」的原則下,否定了所有生成變化的現象,以為一切的真實,都是不動不變的。

 

在主觀的認知主體上,認為思想為真,感官為假,認為精神為真,肉體為虛幻。

 

帕氏所遺留的詩篇,說明了人類思想是向上之道,是向著存在的基礎發展的;

 

而人類的感官則是向下之道,是向著虛幻的感官世界取向的。

 

因而重思想而輕感官,重精神而輕物質,重靈魂而輕肉體。

 

帕氏弟子齊諾,追隨老師的思想,提出了許多論證,證明人的感官不可靠,而唯有想得通的思想才真實。

 

齊氏有名的「運動論證」,一方面替埃利亞學派奠定了思想的基礎,另一方面開創了西洋哲學的辯證方法。

 

龜兔競走的論證指出:祇要烏龜先走若干距離,兔子就永遠無法趕上烏龜;

 

其理由是:兔子要趕上烏龜,就得抵達烏龜現在停下的地方,可是,當兔子急速地趕到,烏龜就是再慢,也向前移動了一些距離,因此,兔子又得趕到烏龜現在停留的地方,於是,周而復始,兔子祇好永遠在烏龜的後面了。

 

諸如此類的論證,在指出運動變化的不可能,以彰顯出存在的永恆性。

 

(鄔昆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1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