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科學哲學】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5 15:5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科學哲學】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科學哲學

 

科學哲學(PhilosophyofScience),大致可分為三種不同的領域。

 

第一種是探討科學在社會與人類歷史文化中所扮演的腳色。

 

第二種是從科學的立場,以科學的態度,根據科學的成果,來探討哲學問題。

 

第三種是討論科學的基礎問題,尤其是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

 

近五十年來,科學哲學的研究以第三種為主,其中又可分成四個項目:一、科學說明:主要討論科學說明的邏輯結構。

 

其中爭論最多的是:(一)科學說明是否一定要用到普遍定律?

 

(二)科學說明與科學預測是否具有相同的邏輯結構?

 

(三)普遍定律有何特性?

 

二、科學理論的經驗內容:有些理論看來非常優美,但並沒有實質的經驗內容。

 

科學哲學家設法要建立一個標準,據以判斷一個理論有無經驗內容。

 

但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始終未建立眾所公設的標準。

 

現在有人懷疑是否有這樣的標準存在。

 

甚至有人主張,有經驗內容與無經驗內容之間,根本沒有明確的界線。

 

三、理論性概念:科學理論一定會用到一些較抽象的概念,而不全是敘述感官可知覺的物體或性質。

 

這類概念叫做「理論性概念」。

 

科學理論是否真正需要理論性概念?

 

換言之,可否消除理論性概念,而不減少科學理論的經驗內容?

 

賴姆塞(F.P.Ramsey)和克雷格(W.Graig)都曾個別提出消去理論性概念的方法。

 

有關這些方法的爭論是:以他們的方法消去理論性概念之後,原來科學理論的經驗內容有無減少?

 

若他們的方法是成功的,則是否可用來解決科學實在論與科學工具論之間的爭論?

 

四、歸納法與驗證:有關歸納法的一個老問題,是如何替它的可靠性做辯護。

 

歸納法是根據已觀察過的事實歸納出一般原則;

 

此原則還可用以預測未觀察的事實。

 

但我們何以知道未觀察的事實會與已觀察過的事實一樣符合一般原則呢?

 

除了可靠性的辯護問題外,韓佩爾(C.G.Hempel)於西元一九四五年提出另一問題:對一個科學假設,到底要怎麼樣的事實才算是驗證它的證據?

 

此外,古德曼(N.Goodman)也在一九五三年舉例指出:同樣的證據可用來支持互不相容的兩個假設。

 

如此,則已有的證據到底該用來驗證什麼樣的科學理論也成了問題。

 

以上四個項目是早期(約一九三○~一九六五)科學哲學的熱門論題,主要偏重科學理論的邏輯問題。

 

近十幾年來,科學哲學家的興趣轉向科學史及科學研究的實際過程;

 

他們對早期科學理論的理想結構提出許多批評。

 

(林正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0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