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革命哲學】
先以哲學定義言,方言云:「哲,智也。」
尚書:「濬哲文明。」
謂賢智之人曰哲。
哲學(Philosophy)譯愛、智之義。
謂研究宇宙萬有之原理原則之學也。
中國古代雖無哲學之名,卻有哲學之實;
雖無哲學專書,卻有哲學專家。
如:孔、孟、老、莊、墨子…等。
古籍中易經、道德經、華南經、淮南子、大學、中庸諸書,實際上都蘊含有濃厚的哲學思想。
中國哲學家大多重視實踐與修身,較之西方哲學家重視理論,重視智識有其實質上的不同。
如視西方哲學為智學,則中國哲學應可視之為道學,亦明道之學。
先總統蔣公說:「關於哲學的定義,自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但我認為哲學這是…『窮理、修身、正德』之學。
簡言之,就是『窮理明德』的學問。」
張其昀先生發揮『窮理明德』義理,認為哲學的淵源有二,一是道德的訓,一是理智的啟發。
合而言之,中庸「尊德性,道學問」。
哲學本來包括很廣,一般人把它分為三大類,一是本體論,論事物之本體及其究竟性之學也,因為研究存在與不存在的問題,有云宇宙論、形上論者。
二是認識論,研究認識之起源本質範圍者,又別為實在論、觀念論,或經驗論、純理論。
三是價值論,也稱為人生論,研究善惡問題,包括社會哲學、政治哲學…,革命哲學亦屬之。
哲學對吾人究竟有何重要?
先總統蔣公說:「窮理的目的在致知,明德的工夫在修身。
修身的效驗,就在於知與行之中,方可驗得的,所以研究哲學,亦就是要解決人生與革命一切知與行的疑難問題。
…現在再要問窮理與致如是什麼?
窮理是窮天人之理,要使內心徹底明白這個道理,毫無東西可以掩蔽他、障礙他與欺騙他。
就是要內心澄澈明晰,毫無疑難窒礙,或恐怖欺偽的東西夾雜在裏面。
所以研究哲學,亦就是要求其心之安樂,使我們所做的事,都能心安理得,而毫無疑懼不寧的地方。」
綜觀中外,凡一個獨立的國家與民族,不能沒有獨立的哲學。
故先總統蔣公說:「凡是一個獨立國家與民族之所以必有其獨立的哲學,就是因為他有獨立的天性與精神的緣故。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獨立的哲學,或有了獨立的哲學而不能發揚光大,甚至湮沒不彰,那這個國家,必無以生存於世界,終久要被人家滅亡!」
次言革命。
易曰:「天地革而四時成;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疏注:「革其王命,改其惡俗。
…古者論天子受命於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言天命已改也。」
國父在「中國革命史」有云:「革命之名詞,創於孔子。
中國歷史湯武以後,革命之事,已數見不鮮矣!
其在歐洲,則十八世紀以後,革命風潮,遂磅礡於世界。
不獨民主國惟然,君主國之所以有立憲,亦革命之所賜也。」
國父講「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有云:「革命是不得已而為的事,革命是破壞的事業。
好比拆房子一樣,我們在相同的地方,想改造一所新房子,便不得不把舊房子拆除。
想建設一個新國家,便不得不把舊國家破壞。
這個破壞,就叫做革命。」
又在「革命在最後一定成功」講詞裏說:「革命是救國救民的事,是消除自己災害,為自己謀幸福的事,為四萬萬人謀幸福的事,這個道理,便是革命道理。」
又在「軍人精神育」中說:「革命云者,掃除中國一切政治上、社會上舊染之污,而再造一莊嚴華麗之新民國,為民所有,為民所享,為民所治者也。」
明瞭哲學與革命二者定義及其重要意義以後,可知「革命哲學」的內涵是什麼了。
我們中國國民革命哲學究竟是什麼?
國父在他逝世前不久答覆戴季陶先生曾經說過:「我的革命哲學就是民生哲學。」
先總統蔣公說:「民生哲學就是認定『人類求生存』為社會進化的根源;
換句話說,就是『民生為歷史的中心』。」
又說:「歷來關於哲學上的辯論很多,最大的爭點就是唯心與唯物兩派,這兩派各有所偏,都不是哲學的正宗。
…我們國父民生哲學思想,乃是不偏於唯心,亦不偏於唯物,而以民生為歷史進化的重心,可說是綜合心與物二者的最高理想。
這與近代哲學界『中立一元論』完全相合;
近代哲學自懷黑德批評『自然二分法』的錯誤以來,產生『心物合一』新理論,其大意謂物質不能離開心靈,對象不能離開思維。
換言之,就是心與物二者並無嚴格畫分的界限,既無所謂物,亦無所謂心,一切惟『事』而已,這種所謂『事』,就是人類憑其精神知覺,體察自然、運用物質各項生活之總稱,也就是心與物的綜合;
這種理論自從原子分析的方法發明以後,更得到具體的證明。」
蔣公又說:「…國父研究社會進化的定律,認定人類求生存的意志和努力,足以推動社會的進步,而中外古今所有革命的事業,唯有依於人類求生存的天性而出發,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增進人幸福,促進世界大同。」
民生哲學固為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而民族哲學與政治哲學也有其獨特的陳義。
先總統蔣公說:「我們中國近百年國家社會之所以衰弱不振,推本窮源,民族哲學之式微與學術思想之不競,由是影響到育之廢弛與人心之萎靡紛亂,要為一最大原因。」
「總理纔更進一步發明『知難行易』真理。
把從前的哲學完全推翻,成立了一個新中國的民族哲學。」
蔣公說:「一部大學始,人著力的地方,可以說就是完全在『知止』、『有定』、『能靜』、『能安』、『能慮』、『能得』的上面,其餘『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就都是要從『定靜安慮』的上面來用工著力的。
這個『危微精一中』,以及『定靜安慮』的道理,可以說是我們民族哲學的精髓。
至於政治哲學,先總統蔣公說過:「中國政治哲學的最高目的,在使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各遂其生。」
蔣公認為政治的內容雖然包括經濟、育、倫理、社會、軍事、交通、建設…等,但綜合起來不外「國計民生」。
一切政治設施,無非是要民生樂利,國家富強。
所以國父在建國大綱中規定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開發一切富源,增加生產,以滿足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並辦理育幼、養老、濟貧、救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所需之事業。
總之,革命哲學是以三民主義哲學為最高理想,是以「知難行易」與夫「力行哲學」為基礎。
三民主義是要建設一個民有、民治、民享國家,以達於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最高境界。
(丁迪)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6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