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赤潮】
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常於晚春初夏前後,在富營養鹽的河口、沿岸、內灣等處,突然大量繁生,使海水產生變色的現象,其中最著名者為由夜光蟲(Noctiluca)等鞭毛類浮游生物所形成者,會使海水呈現鮮艷的紅色,稱之為赤潮(RedTide)。
赤潮的形成原因很多,水溫、鹽分、酸鹼度等均會影響它,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種類亦因時、因地而異。
在帶鞭毛類中Noctiluca、Gonyaulax、Gymnodinium、Peridinium、Ceratium等各屬及砂藻中的Chaetoceros、Bacteriastrum、Skeletonema等為形成主因,在水中的細胞密度可達每立方公分含八百至三千個細胞數,除形成紅色或赤褐色外,亦有形成黃褐色、黃綠色等。
某些赤潮會對水產生物造成極大的損害,其原因可能為魚、貝類鰓被大量浮游生物阻塞,妨礙其呼吸,以致窒息死亡;
同時,這些浮游生物大量形成時,在水面阻隔氧氣溶解入較深水層,又因其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氧氣,死亡之遺骸屍解時又消耗氧,使水中含氧量會大量降低,使魚、貝類缺氧致死;
某些浮游生物本身具有毒素或其分泌物有毒素會使魚、貝類致死的現象亦有。
臺灣西南沿岸養殖池中近年來亦常有赤潮出現的情形,目前尚無極佳之對策。
(曾榮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07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