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中國農學史】
中國農學之成立,較世界任何一國為早。
通常以齊民要術為中國最古之農書;
實則此書刊行於南北朝後魏時代,相當於西曆第五世紀。
若以本草學為今日應用植物研究之始,則中國農學之成立時期,更可遠溯於三代之前。
惟即以齊民要術而言,與外方農學成立於十八世紀之事實相較,亦早十三個世紀。
且此齊民要術一書,較之所謂現代農學之祖,即泰兒(AlbrechtThaer)氏所著「合理的農業原理」一書,實亦毫無遜色。
至於中國本草學,乃始於神農本草經。
此本草經相傳為漢時張仲景及華陀所編,中經數次之增訂。
至明代萬曆戊寅年,李時珍之本草綱目出版,即可謂已集本草學之大成。
齊民要術乃後魏賈思勰所著,初利於北宋,其內容為:第一卷耕種總論,第二卷、第三卷為農作物及蔬菜,第四卷為各種果樹,第五卷為桑榆楮漆竹籃類,第六卷為養畜,第七卷、第八倦、第九卷為農產製造貯藏法及塗膠筆墨之製法,第十卷為外國產之果瓜菜茹等。
全書十卷,內容嚴整,實千餘年以前之農學重要文獻。
元時有王氏農書三十六卷出版,乃王楨所著。
第一至第六卷為農桑通訣,第七至第二十六卷為農器圖譜及田制,最後十卷為各論,敘述穀、瓜、蔬、果、竹、木之栽培方法等,頗為詳明。
明時有農政全書五十九卷出版,乃徐光啟所著。
此書引用古書甚多,後世之農書及日本之農書皆以此書為藍本。
其第一卷至第二十四卷為典故,敘述各家重農之事實,並詳說田制、授時、占候、農具水利及灌溉。
第二十五卷至三十卷為樹藝。
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四卷為蠶桑。
第三十五卷至第三十六卷為棉麻類。
第三十七卷至四十卷為種植。
第四十一卷為牧養。
第四十二卷為製造。
最後為荒政,並附周憲王之救荒本草十四卷,內容甚為廣博。
清代農書之出版益多。
其著作之主要者有乾隆欽定之授時通考七十八卷,並有不少之插圖,係一古今農業之百科辭書;
另有乾隆十五年出版之農記十卷,為張宗法所著。
又有光緒三十四年出版之中外農書,合編十二卷,乃楊鞏所編,已涉及西洋農學之領域。
皆為中國農學上之重要文獻。
在農政實施及農業歷史方面,則各代正史之食貨志,皆有完善之記載。
而在先秦諸子中,更有所謂農家,發揮農業思想。
至於儒家及法家,更有其農政上之主張。
法國重農學派即受我國儒家之影饗。
在農業經濟思想方面,散見於我國古籍中之資料,尤隨處可得,足成中國農學史之大觀。
(程兆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76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