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包背裝】
包背裝,為中國古代書籍裝訂的一種方法,由宋代的蝴蝶裝遞變而來,流行於元、明時期。
蝴蝶裝係將書葉以版心為中線正面摺疊,即將印有文字的一面對摺,讀者閱讀時,每閱畢一頁,因次頁為空頁,需連翻兩次才能接連下去,頗為不便。
於是進一步改良,即將書葉反摺,正面(即印刷文字的一面)向外,背面在內,成表裏二頁。
翻閱時頁頁有字,且因版心向書口,書名、卷次、頁次等從外面可見,查索容易。
又因版框外側餘幅在書背,可以線或紙捻裝訂,比蝴蝶裝用粘背方法堅牢,不易散解。
線裝之後,更以書衣自封面迴繞書背到封底,以糊包粘起來,即成包背裝,外形有如現在的平裝本。
其與後來習見的線裝書,唯一不同處為,線裝的封面、封底各用一紙。
包背袋始於元代,明代嘉靖以前十分普遍,現存「永樂大典」就是以黃綾硬質書衣裝訂的包背裝傳世。
明代中葉以前的書籍,其中也不乏軟面包背裝。
清代以後包背裝已不多見,但偶有內府圖書仍採用此種裝訂者,例如「四庫全書」,不過一般書籍已改用線裝。
(劉顯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35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