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英文●美國藝術】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3 21:02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英文●美國藝術】

中華百科全書●英文●美國藝術

 

美國之藝術可分三方面:一、建築大部分美國西元十七世紀之建築係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並深受英國之影響,故稱之為「殖民地式」(ColonialStyle)。

 

此種風格受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之影響甚深,特出之例為美國國父華盛頓故居樊農山莊(Mt.Vernon)。

 

及至十八世紀,新古典主義仍為其主流,但卻滲雜法國風味及哥德(Gothic)式建築風格,一七九三年所建之美國國會可反映此一時期之特色(現在所見之屋頂圓頂係一八六五年完成)。

 

在西洋建築史上,第十九世紀可稱之為「風格之交戰」(BattleoftheStyles),因在此一時期中,前期建築之各種風格及形式,極為風行。

 

所謂折衷主義(Electicism)在第十九世紀成為一時之風尚,其中包括希臘式、羅馬式、哥德式及文藝復興式等。

 

因美國之建築在十九世紀初期,仍深受折衷主義之影響,故多半尚未能脫離模擬之範圍;

 

開國元勳傑弗遜(Jefferson)於一八一七年所設計之維琴尼亞大學(UniversityofVirginia)、拉吐比(Latrobe)於一八一八年所設計之巴的摩教堂(Baltimore)以及何邦(Hoban)所設計之白宮(一八一五~一八二九年重建)等,均為模擬之例。

 

至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建築界大師路易士‧沙利文(LouisSullivan,一八五六~一九二四),對現代建築開始發生重大影響。

 

在過去,建築家的思路和設計多不出因襲、模擬之範圍,但沙利文認為:「形式跟隨機能(FromFollowsFunction)。」

 

換言之,即建築之設計必須表現一座建築物之用途、結構與材料。

 

其最早之代表物為建於一八八六至一八八九年之芝加哥會堂(ChicagoAuditorium);

 

此一會堂為世界最早具有綜合性用途建築之一,其中包括歌劇聽、旅社及辦公廳等。

 

沙利文的新觀念和新設計,激發了現代摩天大廈的產生。

 

使用鑄鐵架作為建築物之主要骨幹始於美國之詹姆士‧布加度士(JamesBogardus),他於一八四○年開始試用,一八五○年在紐約正式建造一座首次以鐵架作為骨幹之建築。

 

從外部可見房屋構架之建築,首先出現於威廉‧力巴隆‧占力(WilliamLeBaronJenney)設計之芝加哥家屋保險公司(HomeInsuranceCO.)大樓(一八八五年建),及約翰‧何拉伯(JohnA.Holabird)與馬丁‧路齊(MartinRoche)於一八九四年設計之芝加哥馬格地(Marquette)大樓。

 

法蘭克‧羅地‧萊特(FrankLioydWright,一八六七~一九五九)在二十世紀前期為美國建築界之大師。

 

萊特曾受僱於沙利文,兩者均為折衷主義之敵視者,唯萊特甚少為公眾大型建築設計,多設計單座住家式房屋,其所提倡之「機能的建築(OrganicArchitecture)」,及係強調建築須與四周環境調和並合而為一。

 

此種觀念雖係深受日本建築及中美洲馬亞(Maya)建築之影響,但其在工程設計之表現,卻有其獨到之處,如為防地震而請其設計之東京帝國旅店,即於一九二三年之大地震中倖免於難。

 

萊特並於居住建築設計上,強調多變性與複雜性;

 

其設計之有名建築有一九○九年建造,位於芝加哥之魯拜房屋(RobieHouse),以及一九三六年建造,位於賓州熊奔(BearRun)之瀉水(Fallingwater)別墅。

 

二十世紀後期為摩天大廈及各建築家表現之盛期,材料則以鋼筋、巨型玻璃及混凝土為最普遍。

 

較著名者有生於德國,後移民美國之邁斯‧范得‧魯希(MiesvanderRoche,一八八六~一九六九)與菲烈‧詹森(PhilipJohnson)於一九五八年共同設計之希歸大廈(SeagramBuilding)及依路o薩阿里連(EeroSaarinen,一九一○~一九六一)設計。

 

位於紐約甘迺迪國際機揚之TWA公司航空站(建於一九五六~一九六一),此一航空站之屋頂係混凝土及鋼筋建造而成,重約六千噸,但僅有四根支柱支撐重量。

 

二十世紀不但為一多采多姿之表現時代,亦為一建築風格國際化之時代,純粹地域風格之建築已不易再見。

 

二、繪畫第十六世紀末期,約翰‧懷特(JohnWhite)曾至維琴尼亞州居住數年,以水彩繪印地安人風物以及當地之動植物,現有六十五幅藏於大英博物館。

 

但至十七世紀,由於英國與荷蘭移民日漸增多,繪畫的風格受此兩國之影響甚大,其中尤以肖像畫最為風行。

 

畫家多不具名,且部分並未受正式繪畫訓練。

 

第十八世紀中葉,美國畫家之水準已較前大為提高,在肖像畫中已滲雜風景及其他有關人物。

 

在當時,最急切之事務為如何使畫家接受正規之訓練,故在十九世紀前期,美國第一所藝術學院-費城藝術學院(ThePennsylvaniaAcademyoftheFineArts)於一八○五年成立。

 

一八二六年,國家設計學院(TheNationalAcademyofDesign)相繼於紐約成立。

 

自十九世紀開始,畫展方漸次於費城、波士頓、紐約等地?

 

行。

 

在第十九世紀中,美國畫家對於歐洲文化及繪畫極為傾慕,其中尤以浪漫主義(Romanticism)及新古典主義最受畫家注目。

 

如華盛頓‧奧士頓(WashingtonAllston)即將浪漫派中之神祕及悲淒感滲雜於美國繪畫中,奧士頓所繪之題材包括風景、肖像畫、敘述性繪畫等,彩色多優美淡雅。

 

一般言之,十九世紀前期浪漫派風格甚受美國畫家歡迎,但至後期則寫實主義(Realism)、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理想主義(Idealism)及折衷主義(Eclecticism)又大占上風。

 

在寫實派中,代表之畫家有溫士諾‧荷馬(WinslowHomer)及湯馬士‧艾金斯(ThomasEakins)等。

 

十九世紀中葉有所謂哈德遜河派(TheHudsonRiverSchool)出現,此派之畫家以寫實方式應用於浪漫派繪畫上,其主題多為風俗畫及風景。

 

印象派之發展在美國可分為兩個方向:一為將法國印象派繪畫移植於美國本土,此類畫家多於國外接受訓練,較著名者為荷馬‧馬丁(HomerMartin)與約翰.脫契門(JohnW.Twachtman)等;

 

另一為於印象派繪畫中添加自我之特色,如詹姆士‧麥克力意爾‧威士特勒(JamesMcmeillWhistler)即發展一種裝飾而精巧之特殊風格,其他著名者尚有沙競特(Sargent)與凱西特(Cassatt)等。

 

理想派則以約翰‧拉法吉(JohnLaFarge)及雷得(A.P.Ryder)為代表,多繪理想中的題材或事物,部分與夢境有關。

 

至二十世紀開端,所謂折衷派由八名畫家所領導,多繪各種風格之繪畫,其對繪畫之觀點亦擷取多方面而成,此即有名之「八家」(TheEight)。

 

自一九一三年後,美國畫壇又熱衷於抽象畫,一九二○年代後期,美國畫家之興趣從抽象畫轉至美國本身之事物。

 

其後,因歐洲文化之日益衰微,美國畫家大量地「發掘」美國文物,可稱之為「國家主義」之興起。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Expressionism)盛極一時,特定在有時抽象,有時無標的物,以表現動感或動態為目的。

 

著名畫家有傑克森‧普樂克(JacksonPollock)、威廉‧狄庫寧(WillamdeKooning)等。

 

至一九六○年代,普普藝術(PopArt)、歐普慈術(OpArt)與微渺藝術(MinimalArt)又取代了抽象表現派,而為大眾所喜愛。

 

綜言之,美國畫家早期以歐洲為師,但至後期已不認為非至歐洲受訓方可,其發展過程係由依賴、附庸,而至獨立、自主。

 

三、雕刻美國十八世紀之雕刻為建築之附屬品,雖然技巧已相當精美,但其主要目的仍為建築物之裝飾品,其風格受英國之影響甚大。

 

印地安人之雕刻較有自我表現性及創作意境。

 

當時知名雕刻家多自歐洲聘來,如富蘭克林曾邀請法國雕刻家荷頓(Houdon)為其雕像並轉介至華盛頓總統;

 

義大利雕刻家西內其(Ceracchi)亦在美居留數年,為漢彌頓(Hamilton)等名流雕像。

 

美國本土之雕刻家當時多未接受正式訓練。

 

十九世紀前期,美國雕刻家開始大批赴歐洲留學,其中以至義大利者為最多,產生了所謂羅馬式(RomanStyle),代表者有海蘭‧鮑華士(HiramPowers)及湯姆士‧克勞復(ThomasCrawford)等。

 

但另一方面,亦有一批雕刻家在接受歐洲之訓練後,創出自己的風格,並將美國本土之風物題材表現於雕刻上,如美國本土之牛仔及印地安人等。

 

其代表者有菲得烈‧羅明敦(FrederickRemington)、約翰‧耐傑(JohnRogers)等。

 

後者之題材包括有關戰爭及一般人民之生活,並以群體出現。

 

此種群體雕刻係以灰泥製成,故成本較低,亦較大眾化。

 

南北戰爭後,在美國本土接受訓練之雕刻家日漸增多,如喬治‧必士修(GeorgeBissell)、華特(J.Q.A.Ward)等。

 

十九世紀後期,法國風格之雕刻經阿古斯托斯‧聖高登斯(AugustusSt.Gaudens)之介,在美國廣受歡迎,其本人帶有法國風味之雕刻在十九世紀末期及二十世紀初期,在美國具有甚大之影響力,在羅馬之美國學院(TheAmericanAcademyinRome)聖高登斯即為創始人之一。

 

其門徒如詹姆士‧法沙(JamesFraser)、阿道浦‧魏亦曼(AdolphWeinman)等,均為大家。

 

後者之作品可見於美國通行之兩角半及一角輔幣上。

 

二十世紀因受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等之影響,雕刻家多以組合、抽象、金屬及其它不同之材料,應用於雕刻上,名家亦多在本國接受訓練。

 

如大衛‧史密斯(DavidSmith)即以銀、銅、鋼等作為材料,再如當努‧朱帝(DonaldJudd)亦以鋁、鐵作成「無名的建築」(UntitledConstruction),呈規則性幾何圖案,現藏於紐約之里昂‧卡斯得里藝廊(LeoCastelliGallery)。

 

普普藝術系統中,則以卡拉易士‧奧登堡(ClaesOldenburg)為領袖。

 

綜言之,二十世紀之雕刻家對原始藝術、空間、各類材料、動感及組合,均有莫大之興趣,繪畫與雕刻之關係亦極為密切,並相互影響。

 

(邢福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5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