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怛羅斯之役】
唐天寶九年(西元七五○),唐以石國(昭武九姓之一,在今塔什干〔Tashkent〕)王車鼻施謀叛,再派安西四鎮節度使(龜茲、于闐、焉耆、疏勒稱四鎮)往討。
車鼻施約降,但仙芝將他以俘虜獻於京室,因而被殺,由是西域各國對唐甚為怨恨。
次年,石國王子向大食(即阿拉伯帝國)借兵以拒唐。
按:大食是時國勢甚強,安國(Boukhara)、吐火羅(Tukhara)等,受大食侵騷,曾向唐請救,結果石國亦向其稱臣。
因為石國介於兩大國之間,均向兩大國稱臣,既為唐所逼,乃向大食求救,且大食亦擬向東發展,於是遂發兵。
大食援兵與仙芝所率的蕃漢步騎三萬人相遇於怛羅斯(Aulie-ata,Talas),相持五日,仙芝部下葛羅祿(Karlouk,突厥之一種)部眾叛變,與大食內外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生還者僅數千人。
此一戰役,唐室是蕃漢混合軍,大食則是諸胡聯軍,因此可稱為唐與大食的爭霸戰,唐失敗後,威信動搖,其後不久,安史亂起。
唐的西域霸權,乃為吐蕃所攘代。
而大食將唐之俘虜解至康國(撒馬爾罕〔Samarkand〕),其中有造紙之技工,教大食人以造紙之術,由是傳播於回教諸國,漸及於西歐。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