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近代佛教人物】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3 06:41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近代佛教人物】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近代佛教人物

 

虛雲(西元一八四○~一九六○年),俗姓蕭,湖南湘鄉人。

 

十九歲出家,依鼓山德清和尚。

 

二十二歲從天台雲鏡老法師習天台教觀。

 

旋雲遊參訪普陀、五台、華山、峨嵋諸山輒悟。

 

後隱居銅官、終南、太白等山,更名虛雲。

 

六十歲始宏法利生,初任雲南大理足山迎祥寺住持,旋赴南洋募化,轉臺、赴日回滬,同八指頭陀為佛教事赴京請願。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賜封為「佛慈洪法大師」並賜紫衣、錫杖、玉印等。

 

經歷任昆明西北雲棲禪寺、福州鼓山湧泉寺、曲江南華寺住持。

 

民國三十二年逕往乳源,中興雲門。

 

秉承禪宗五派法脈,中興數十佛寺,化眾十方,世壽一百二十。

 

八指頭陀(一八五一~一九一二),俗姓黃,名談山,湖南湘潭人。

 

母夢蘭而生,七歲喪母,十二喪父,六歲為人牧牛,見桃花飛謝而悟無常,於湘陰法華寺出家,名敬安,燃左手二指,遂自號八指頭陀。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復同主羅江、上封、大善、溈山神鼎、上林等名山。

 

同年,主天童寺終其身。

 

民國元年創中華佛教總會,被推為會長,總會設於上海靜安寺,於北京設辦事處。

 

大師愛梅,以禪詩傳世,為教奔走積勞而寂。

 

宗仰上人(一八六五~一九二一),俗姓黃,江蘇常熟人。

 

幼師翁同龢氏,諳英、日、梵文,精詩、書、畫事。

 

二十歲出家,法名印楞,受戒於金山江天寺。

 

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即參加革命,繼蔡元培為中國教育會第二任會長。

 

因避難日本,獲識國父孫中山先生,旋加入同盟會。

 

三十四年,創愛國女校,主刻頻伽精舍大藏經,八千餘卷。

 

民國二年,創華嚴大學於上海愛儷園。

 

師與革命元老張繼、戴傳賢、邵元沖…等甚善。

 

彼等呈文政府云:「跡其生平,…避名苦浼,聞義必先,實佛門之龍象,亦吾黨之瑰奇。」

 

云。

 

印光(一八六一~一九四○),俗姓趙,邵陽人。

 

二十一歲出家,歷住終南、普陀諸山。

 

民國十九年至蘇州吳縣創靈岩淨土道場,教人以倫理作基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唸成佛,專攝淨土,普攝群機。

 

二十年冬,於唸佛中生化,被尊為淨土十三祖,遺有印光大師全集。

 

太虛(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幼失怙恃,五歲依外祖母於大隱庵,入私塾,十三歲為商店學徒。

 

十六歲出家,其師祖立字太虛,到天童寺受戒,十九歲在慈谿西方寺閱藏,二十就學於南京祇須精舍,二十二歲講學於廣州獅子林。

 

自是以弘法利生,倡人乘佛教,及佛教革新,奔走南洋,宣傳抗日,深受知於國府主席林森及蔣委員長。

 

世壽五十九,遺有太虛大師全集,都六百萬言。

 

圓瑛(一八七八~一九五三),俗姓吳,福建古田人。

 

五歲失怙恃,十八歲投鼓山增西上人出家,依妙蓮和尚受具足戒,走天寧寺依冶開和尚參禪四年,於禪七中得悟說偈:「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洞澈靈明無罣礙,千差萬別一時通。」

 

復從通智、諦閑、祖印、慧明及道階習教觀,遂通宗說。

 

自是以弘法利生,興教育才,如組織中華佛教總會,創辦民校,設佛教孤兒院,領導反對全國教育會議沒收寺產之決議,民國二十年被選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

 

後抗日軍興,奉林森主席之託,赴南洋募醫藥費,兼全國災區救護團長,組織僧侶救護隊。

 

遺有圓瑛法彙、文抄及一吼堂詩集。

 

中佛會現任理事長白聖長老即其法嗣。

 

善慈(一八八一~一九四五),基隆人。

 

幼值台灣割日之痛,十六出家,二十歲到鼓山受戒於妙蓮和尚。

 

創佛教中學林,資助竟無居士之內學院,任上海佛教會會長時,周旋於日、偽組織,保護佛教及淪陷區國人。

 

其派下在臺寺廟五十餘所。

 

大醒(一八九九~一九五二),別署隨緣,袁姓,江蘇東台人。

 

畢業於東臺師範,民國十三年依揚州天寧寺讓之和尚出家,同年入太虛大師武昌佛學院,自此以後即從隨太虛大師興教興學。

 

為保護寺產,力倡人間佛教。

 

先後主辦現代僧伽、佛教週刊,主編海潮音,發行覺津月刊,設覺津佛學院。

 

抗日軍興,主持蘇北僧眾救護訓練班。

 

後參與太虛大師全集編纂工作。

 

來臺後,復主辦「佛教講習所」於靈隱寺。

 

東初(一八九六~一九七七),江蘇泰縣人。

 

十三歲得靜禪和尚披剃,民國十八年受戒,入閩南佛學院深造,曾兼焦山佛學院院長。

 

主辦申說、人生兩雜誌,創佛教文化館,主印大正藏百冊,著有中日、中印佛教交通史及中國佛教近代史。

 

門庭甚嚴,其法子聖嚴、聖開,及其在家弟子方寧書居士均能善述其志。

 

道安(一九○七~一九七五),俗姓傅,湖南祁陽人。

 

民國十五年出家,受戒於證果老法師。

 

先後於仁瑞寺、岩山洞參禪修行,旋入南嶽佛學研究所。

 

二十五年,弘法於廣西桂林、南寧。

 

越三年,任湖南省佛教會理事長,二十九年,創辦獅子吼月刊,鼓吹抗日建國興教。

 

歷任祝聖寺住持、佛學院院長、覺民高小董事長。

 

四十二年來臺,創靜修佛學研究班,歷任中國佛教會第三至八屆常務理事。

 

為臺北松山寺開山住持。

 

道安重苦修,常坐不臥已五十年,兼長文學、哲學,歷任金陵大學、南嶽師範客座教席,來臺後更經常在各大專院校宣講佛法。

 

其皈依弟子有前越南總理陳善謙、前高棉總理龍諾,及前泰國總理他儂等顯要。

 

道安以慈悲為懷,有求必應。

 

留有二力室文集、中國大藏經翻譯刻印史、中國佛教通史…等七種著作,其弟子以靈根法師、圓香居士最能善其志。

 

徐蔚如(一八六○~一九三七),籍貫不詳。

 

一生主辦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校刊經典近兩千卷。

 

以四分律隨機羯磨最為精湛,並刻有華嚴搜玄記、華嚴探玄記、華嚴綱要等大部。

 

歐陽漸(一八七二~一九四四),字竟無,江西宜黃人。

 

曾以優貢應廷試,三十七歲赴寧,從楊仁山學佛。

 

楊逝,接長金陵刻經處。

 

民國五十一年創支那內學院,又二年增辦法相大學,後因經費短絀停辦。

 

抗戰期避走四川江津,仍繼辦內學院,陳獨秀時來問難,卒從之受業。

 

其門下名士梁啟超、梁漱溟、熊十力、湯錫予、黃懺華、太虛等,嗣後均於教、學各有所發,顯用當世。

 

著有經論敘七種,般若、唯識研究法八種,內學院訓、雜著兩種,詩詞、論孟兩種。

 

楊仁山(一八三七~一九一一),名文會,安徽石埭縣人。

 

曾於皖省書肆得大乘起信論一卷不忍釋手,乃遍求佛典,一心學佛。

 

二十九歲,於金陵擘畫刻經事。

 

後一度為駐法、英大使館員,考察政教。

 

見志不愜於仕,乃向日購藏經,閉戶閱經。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居士五十八歲,與英人李提摩太合譯大典起信論為英文。

 

七十一歲創祇須精舍佛教學堂,特重中外語文。

 

其金陵刻經處流通經典百餘萬卷。

 

丁福保,字仲祐,江蘇無錫人。

 

生於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二十三歲應探試,得吳錫學生員。

 

年四十,始研究佛學。

 

編著佛學大、小辭典,自民初搜集資料凡九年底成,共三百六十萬言。

 

後編佛學叢書,分首、前、中、後各篇,收藏二十四種著作。

 

旁通醫學、文學,著有醫學、文學叢書問世。

 

陳靜濤(一八八七~一九六九),字靜安,廣東南海人。

 

早年參加革命,與鄒魯同遊。

 

宜統三年(一九一一)阪依太虛大師,法名慧濤。

 

民國二十年,與高浩文、李公達等於香港聖道十二號成立香港佛教分會,為香港有佛教團體之始。

 

二十六年,抗日軍興,政府遷渝,凡淪陷區之佛教及海外佛教連絡,太虛均電之於陳氏。

 

陳氏在港四十年,雖以商名,但以佛法為至信。

 

後創辦中華佛教義校,後更名為佛教中華學校,可容學生兩千餘人。

 

享年八十二,先總統蔣公特頒軫懷耆舊褒揚之。

 

趙恆惕(一八七八~一九七一),字夷午,湖南衡山人。

 

少遊學日本,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北伐前夕身經護憲、護法諸役,歷任軍政要職。

 

北伐以後專心學佛,不問政事。

 

民國二十三年與段祺瑞、屈文六等在上海組織菩提學會,四十五年復與屈氏發起修訂中華大藏經會,此一宏願雖未達成,卒為爾後就各版重新編纂工作而催生。

 

中國近代佛教漸興,多得自楊仁山、歐陽竟無兩大士對佛教經典之編纂、刊印及其內學院之養成教育。

 

其所培植之人才,後來均在學界執一時之牛耳。

 

以熊十力著新唯識論,湯鍚予之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黃懺華佛教各宗大意、中國佛教史為代表作。

 

梁啟超佛教十八篇。

 

乃至當代政要如國父、先總統蔣公、林森、戴傳賢、居正、譚嗣同等對佛教亦多予贊助、闡揚。

 

其次,胡適之、梁漱溟、馮友蘭、章太炎、張君勱諸學者,皆以學者立場研究佛學,對佛學之闡揚影響亦大。

 

(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