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魚類中毒】
FishPoisoning,Ichthyotoxism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因食用方法不當或誤食有毒魚類引起的中毒。
有毒魚類通常可分成三大類:(1)肉毒性(icthyosarcotoxic),魚的毒素存在於其肌肉、內臟或皮膚內,通常不會被熱或胃酸破壞。
致病魚種繁多,如河豚魚(tetrodotoxin)、熱帶魚(ciguateratoxin)、鯖魚(scombroid)、小沙魚丁(sardinella),鯡魚科(clupeoid)、裸蓋魚(erilepis),(如盲鰻hagfish),板鰓綱魚類(elasmobranch,如絞魚)、銀鮫(chimaridae)、幻覺性魚類等;
(2)生殖腺毒性(icthyootoxic),毒素存在於其性腺,但肌肉及其它部位通常可食。
致病魚類主要為淡水魚,如臺灣石;
(3)血液毒性(icthyohematoxic),毒素存在於魚血液內,通常可被熱或胃酸破壞,主要見於某些淡水鰻及海魚。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