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向我國無條件投降,於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時,在首都南京黃埔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由日本派遣駐華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代表簽字。
我國參謀總長兼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代表最高統帥、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先總統蔣公,接受中國戰區包括臺灣、澎湖和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所有日軍投降。
這是我全國軍民,經過八年浴血苦戰所獲得的成果,也是我國民革命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
中日兩國兵戎相見,非自民國二十六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始。
緣自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勢大張,當時積弱的清廷,恰為其侵略的對象。
清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的甲午戰爭,滿清戰敗,被迫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
光緒三十年(一九○四)日本又擊敗俄國,其勢力由朝鮮而進入滿州,循至民國成立,更向我步步進逼。
民國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與英國同盟,對德宣戰,出兵佔領青島後,繼之於民國四年,向當時的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欲趁歐洲列強無力東顧之際,遂行其侵吞中國之陰謀。
民國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日本開始以武力阻撓我國統一,其主要行動計為:-民國十七年五月三日出兵佔領濟南,造成「五三慘案」,迫我不得已繞道北伐。
-同年六月二日,將張作霖炸死於皇姑屯,企圖造成東北的混亂,以從中漁利。
-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發動「瀋陽事變」,繼而武裝佔領東北全境。
-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日軍向我閘北駐軍進攻,挑起「一二八」事變。
-民國二十二年日軍進攻長城各口,佔領熱河全境,侵略鋒鏑直指平、津。
-民國二十四年,策動漢奸成立「冀東自治政府」偽組織。
-民國二十五年藉口保僑,增兵華北。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進攻盧溝橋,八月十三日又進攻上海。
至此,我國存亡已至最後關頭,國軍奮起抵抗,全面戰爭爆發。
當時日方有陸軍現役、備役及補充兵役共四百四十餘萬人,海軍總噸位有一百九十餘萬噸,空軍有各式飛機兩千七百多架;
而我國則陸軍總兵力二百餘萬人,後備與補充兵役均無,海軍艦艇總噸位為五萬九千多噸,空軍有各式飛機六百架,可供作戰者僅三百零五架,加以各軍裝備火力均差,遠非敵軍之完備,是以開戰之初,敵我勝敗之數,誠不堪想像。
但我全國上下,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在英明領袖蔣委員長領導之下,以空間換取時間,與日寇作殊死鬥,終於使敵人陷入泥沼而難以自拔。
及至民國三十年珍珠港事變爆發,我對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不再是孤軍奮戰,最後於民國三十四年八月令頑敵俯首,得到勝利。
總計在八年之中,國軍對日大會戰共二十二次,主要戰役凡一千一百一十七次,一般戰鬥達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其間徵發兵員一千四百萬人,傷亡國軍官兵三百二十萬人,支出軍費法幣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三億元,另外一般人民生命財產之損失,更難以估計,誠為古未有之大戰爭。
先是,民國三十四年春,我軍反攻,節節勝利,在華日軍已呈全面崩潰之勢;
太平洋戰區,則強大美軍相繼登陸琉璜島暨琉球,日本海空軍土崩瓦解。
五月十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日本陷於孤立;
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國領袖聯合發表波茨坦宣言,對日提最後通牒,促其無條件投降。
八月六日,美國第一顆原子彈投炸廣島;
八月九日,第二顆原子彈投炸長崎;
八月十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八月十五日,我行政院外交部正式接獲日本致中、美、英、蘇投降電文。
當日我最高統帥國民政府主席蔣公即電南京日軍駐華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指示六項投降原側,並派參謀總長兼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接受日本投降,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冷欣中將,則奉派為前進指揮所主任,於八月二十七日率所部先期抵京,籌辦受降事宜。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禮堂中央為受降席,席前一較小長案為投降席;
何總司令坐於受降席正中,右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上將、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中將,左為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上將、空軍第一路司令張廷孟上校。
受降席上,岡村寧次居中,左為其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參謀小笠原清,右為艦隊司令長官福田良三、臺灣軍參謀長諫山春樹及三十八軍參謀長三澤昌雄。
上午九時正,在中外來賓注視下,岡村寧次在日軍降書上簽字蓋章,接著送呈何總司令接受後,何總司令宣布日本代表退席,完成了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歷史性的盛典。
(冷欣)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